連漲6日再創新高 創業板牛市來了?私募:值得期待

2月10日滬深兩市繼續震盪走高,市場量能持續放大,創業板指6連陽後再創反彈新高。雖然鼠年首周A股跌宕起伏,但表現最為亮眼還是創業板!

截至2月10日收盤,在上證綜指與滬深300尚未翻紅的情況下,創業板指今年以來漲幅已經達到13.57%,大幅領先其他指數。不僅如此,即便是2月3日以來,創業板指也上漲了5.94%,同期上證指數下跌3.38%,滬深300下跌2.60%。從市場的熱度來看,受疫情影響而短期受益的主題板塊表現突出,比如疫情相關醫藥耗材、雲辦公、在線教育等板塊。並且今年市場風格偏向科技成長股,創業板指數正是是科技成長股的代表,此外新能源板塊的持續走強也讓創業板“牛市味道”更加濃郁。

創業板獨領風騷,私募一致看好創業板牛市

根據數據,創業板自2010年上市之後,淨利潤增速及創業板指在2012年下半年見歷史大底(增速-14%,低點585)。上一輪大牛市出現在16年中旬,當時業績增速觸及峰值77.6%,隨後兩年槓桿配資的瘋牛特徵顯現,18年底隨著商譽減值大暴雷業績增速見底(-63%)。2019年12月以來,創業板再度發力,在主要市場指數中表現突出。

私募排排網也就2020年創業板是否有望開啟牛市行情對私募機構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6.39%的私募看好2020年創業板再度開啟牛市征程,也有私募認為創業板已經在牛市途中,看好的理由包括疫情對科技板塊影響較小、創業板權重股表現強勢、並且政策寬鬆與流動性良好。也有23.61%的私募認為相較於主板,創業板的成長性是其優勢,但也意味著風險與不確定性,持這部分觀點的私募認為創業板反彈的持續性有限,創業板牛市還需等待。

成恩資本總經理王璇在2019年中判斷市場將開啟由創業板為主線帶動主板上攻的行情,19年下半年創業板指上漲20.7%,同期上證指數上漲5.5%。王璇堅持認為,在國家主導的高科技創新策略背景下,創業板主線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知遠投資總經理柳正華指出,影響創業板行情最核心的兩個因素,分別是對於科技創新的預期,一級流動性,由於這兩個因素在2019年都發生了明顯的好轉,2020年大概率會延續,所以比較看好2020年創業板行情。

持2020年創業板將開啟全面牛市行情觀點的還包括榕樹投資總經理翟敬勇。翟敬勇指出,目前中國A股市場已經具備牛市啟動的三大要素:一是局勢穩定,資金開始追逐風險資產;二是推動資金入市的制度設計日益完善;三是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優秀企業不斷湧現。回顧美股標普500市值排名,近20年隨著全球互聯網浪潮的興起,市值排名居前的公司已經由通用、IBM、埃克森美孚變成了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中國目前也正經歷經濟轉型,未來科技產業將會是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創業板蘊含巨大的投資機會。

冬拓投資基金經理王春秀直言,創業板牛市從去年就開始了,今年前兩個月的情況來看是在加速。創業板走牛的具體因素有三個:其一,創業板16-18年連跌三年,尤其是在18年通過應收賬款、商譽減值等方式進行財務洗澡,19年開始迎來了低基數基礎上的業績大增。其二,主板核心資產被外資把持,大量的公私募基金抱團科技股為代表的創業板龍頭企業。其三,疫情對科技板塊負面影響相對較小,容易成為主流資金攻擊方向。

浙江以太投資基金經理龐春認為,在新能源汽車特斯拉概念股的帶動下,創業板權重股表現強勢,從而帶動創業板指數強勢反彈。另外創業板也延續了19年的科技行情,2020年創業板大概率會強於主板,但談創業板牛市行情為時尚早。

銘環資產執行事務合夥人夏天也認為創業板為代表的科技成長股早已在牛市之中,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已高高在上。但從指數的角度來看,創業板指數上方2100-2200點面臨巨大的套牢盤壓力,繼續上行空間比較有限。

千波資產研究中心在接受私募排排網採訪時表示,創業板能否開啟牛市取決於融資利率水平、政策友好程度和企業盈利拐點。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政策,創業板在2018年年底止跌2019年初開啟反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期間連續兩次降準1%。隨著再融資的鬆綁和重組新規的出臺,政策暖風頻頻吹向創業板,政策友好打開了創業板企業未來的成長和想象空間。而真正落到實處的最終還是企業盈利拐點的確認。2019年以來以5G半導體、智能手機產業鏈為首的科技企業開啟新一輪景氣週期,業績已經回升至歷史高點,股價頻創歷史新高。創業板是千波資產當前最看好的板塊,並認為創業板已經處於牛市途中。

天和投資投資總監吳小富表示,當前市場整體處於經濟下行政策寬鬆階段,這種環境最容易催生結構性牛市。2019年的市場已經證明,2020年將大概率延續2019年的結構性牛市行情,而其中科技和電新為代表的新興經濟將是資金關注的焦點,這也是創業板扎堆的個股。因此,2020年創業板有望延續2019年開啟的結構性牛市行情。

基石資本合夥人陳延立表示,創業板自19年以來已經開始啟動牛市行情,疫情主要是短期影響,不改牛市趨勢。創業板指數19年上漲43%,今年以來上漲13%,並且持續創新高。本輪驅動創業板牛市的動力主要來自於科技創新,我國的工程師紅利持續釋放,科技企業無論是盈利還是估值都有提升預期。牛市行情的產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充裕的流動性;以及有足夠多的未來空間大、可以提估值的行業。陳延立認為2020年這兩個條件在科技領域都可以滿足。

乾明資產研究員陳雯瑾認為今年創業板很有可能進入第二輪牛市,一是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速自16年開始的4年週期已至,從歷年板指走勢來看,這是推動股價增長的唯一穩定動力;二是近兩三年結構性去槓桿取得明顯效果,國家開始重新鼓勵併購重組,並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渠道,18年至今的市場風險很大程度上得到消化;從目前漲勢橫向對比其他指數來看,牛市特徵也很明顯。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緊抓醫藥、科技主線

覆盤2003年SARS期間的市場表現,間接催生了網購和快遞行業大爆發,客觀上加快了居民“網購”習慣的形成。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1日至今,創業板漲幅居前的板塊分別是醫藥生物、計算機、機械設備、傳媒及通信。

但是當前經濟仍處於下行趨勢的情況下,疊加疫情對基本面的衝擊,經濟層面的短期負面影響不可小覷,中期甚至會承壓,尤其是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像餐飲、旅遊、傳媒娛樂等線下流量為主的消費行業衝擊較大。傳統制造業復工延遲,招工難,運營成本上行,疊加需求不振甚至短期下行,上半年經營業績不樂觀。疫情對創業板有哪些提振和衝擊?哪些行業具備投資價值?受訪私募大多私募認為疫情對第三產業,尤其餐飲行業的衝擊很大,但科技依舊是今年的主線,新能源機會巨大。

冬拓投資基金經理王春秀認為疫情對創業板中的消費電子板塊影響相對較大,對半導體、5G、雲計算等板塊影響相對較小,對遊戲、在線教育、雲辦公、醫藥板塊則是正面影響。疫情短期擾動並不影響公司長期價值,依然看好消費電子、半導體、5G、新能源為代表的科技板塊龍頭企業。

成恩資本總經理王璇介紹,分行業來看,第三產業受疫情衝擊最大,服務業尤其是餐飲、旅遊、交運、電影等板塊受損嚴重性首當其衝;而商品消費由於民眾搶購囤積物資影響回落幅度將有限。受疫情提振板塊,以互聯網服務行業為主,其中在線教育、在線辦公以及雲遊戲行業受益最大。鑑於疫情對國內經濟衝擊影響,建議關注具備長期真成長邏輯的行業,如5G建設、應用以及北斗組網帶動的下游應用板塊等。

浙江以太投資基金經理龐春認為疫情不改5G產業週期上行帶動整個相關鏈條的景氣度向上,像雲遊戲、超清視頻、半導體、雲計算等短期調整反而是佈局機會;其次是疫情衍生出來的新商業模式,例如新零售+智能物流、遠程辦公、在線醫療等細分行業;再者,年報業績仍是確定性較高的主線;另外需要關注新能源產業鏈的調整機會。

銘環資產執行事務合夥人夏天認為疫情對於消費行業衝擊較大,消費電子受到一定影響,5G換機潮可能延後,但整個行業的趨勢並不會發生逆轉。5G、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依然是未來主線。

千波資產研究中心認為這次疫情對宏觀經濟的短期衝擊較大,一季度GDP增速將降至6%以下,但隨著利好政策的出臺,二季度有望恢復至6%以上,從而推遲包括創業板在內的宏觀經濟拐點的確立。例如影視傳媒行業,因春節檔影片撤檔和影院暫停營業預計行業一季度增速會大幅下降。但另一些新興行業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如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此外,遊戲、直播、VR/AR等“宅消費“會成為新潮流,具有較大的投資機會。

乾明資產研究員陳雯瑾認為疫情主要帶動的是醫藥、雲計算、遊戲及相關技術產業的發展;跌幅居前的分別是建築裝飾、電氣設備、汽車、化工及農林漁牧,消費及農業,這是因為國家防疫舉措受挫,電力設備及汽車則是行業出清的原因。陳雯瑾認為目前存在的衝擊情況只是暫時的,並不會過多影響創業板牛市行情。我們看好雲教育、電動車、雲遊戲、5G等,這些板塊處於轉型時期,中長期將具備投資價值。

榕樹投資總經理翟敬勇表示,受疫情影響,各地停工停學,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領域在這次疫情中展現出優勢,疫情將加速線上化的趨勢,相關行業將會產生根本性的變革。立足於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榕樹投資高度關注新能源、5G應用和半導體領域的投資機會。翟敬勇認為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大方向,2019年全國新能源車銷量佔比僅為4.6%,產業政策要求2025年提升至25%,行業未來有5倍以上的增長空間,特斯拉國產化後也會進一步加速國內汽車電動化的趨勢,這個行業將會湧現一批高回報的公司。

知遠投資總經理柳正華指出,從中長期看更關注短期受疫情偏負面影響的行業和公司未來的修復投資機會。股票價值反映的是企業未來永續年份現金流的現值,平均近似於一年淨利潤的20倍。疫情對企業是一次性影響,如影響企業當年利潤100%,則對價值影響5%,如果影響當年利潤20%,則對價值影響1%,反之亦然。但我們看到近期股價的波動顯然比理性分析的影響更大,這都是投資者恐慌情緒使然。受疫情影響而大幅下跌的優秀企業股價必然迴歸,反之大幅上漲的企業股價也會迴歸,我們非常看好2020年接下來的行情。

天和投資投資總監吳小富認為疫情衝擊對經濟整體構成明顯的衝擊,尤其是傳統經濟一塊,創業板中本身偏小體量個股,主營偏傳統經濟一塊的上市公司會受到較大沖擊。而對於以線上和雲端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則有望受疫情刺激走出行業加速態勢。

基石資本合夥人陳延立認為疫情對創業板的衝擊是短期的,大多數科技企業的研發等並未受影響,預計最多影響一季度的開工情況,短期業績有一定壓力,中長期看優秀的科技企業反而會脫穎而出。從行業來看,此次疫情對於醫藥健康、在線辦公、線上消費等都是有深刻影響,短期已經能產生一定的業績增量。而長期來看,仍然看好未來行業發展、國產替代等空間足夠大的安全可控、新能源汽車、5G、半導體、生物醫藥等科技行業。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