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再现清朝大内侍卫真容:虎背熊腰,图四是北洋新军带刀侍卫


我们经常在古装剧中经常看到大内侍卫这样一种角色,他们在剧中的表现往往都是有着高深莫测的武功,他们的职责就是在皇宫里面保护着皇帝以及皇室人员的安全。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组照片看看清朝真实的大内侍卫。


清朝的侍卫制度初步形成于努尔哈赤时期,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侍卫制度也就越来越成熟和健全,侍卫也不断的等级分明。清朝初期只有上三旗子弟才有资格被选为侍卫,以勋戚大臣统率。然后再将这些侍卫分为: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等。照片中是幼年光绪与他的随行侍卫。
其中一等侍卫60人;二等侍卫150人;三等侍卫270人;蓝翎侍卫900人;除此之外还有随旗行走的宗室侍卫编制制度,其中一等侍卫9人,二等侍卫18人,三等侍卫66人。照片中是支持溥仪复辟的“辫帅”张勋,他曾经追随袁世凯镇压义和团,在1901年调回北京,宿卫端门御前侍卫,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扈从。

在清代的定制中,汉人依照清例是不得入选侍卫的,甚至在"天子自将"的上三旗中,侍卫也仅在满蒙子弟中挑选候补,而汉军上三旗也不在其中,除个别世家勋臣的汉族权贵子弟外,在清朝汉人是没有执事宫中的资格。照片中是北洋新军将领中的乾清门带刀侍卫。
这些侍卫都是统一归侍卫处管理,所以清廷在侍卫处设有领侍卫内大臣这样一个职位,共有六个人,分别由上三旗中的每旗出两个人来担任此职位。这些领侍卫内大臣都是由皇帝亲选的,他们职责主要是负责为皇帝挑选侍卫和训练亲兵,他们甚至可以调动皇帝的侍卫亲兵,由此可见这个职务是多么的重要。照片中是同治二年醇亲王奕譞带着两名大内侍卫在南苑军营中。
照片中是1909年善扑营里虎背熊腰的蒙古跤手。清朝的善扑营是由清圣祖康熙帝建立的一支清廷内卫部队。康熙皇帝当初建立这支队伍的目的是为了剪除乱党,就是这支年轻的队伍将鳌拜在武英殿内将鳌拜擒获,并将其势力彻底铲除。他们除了保护皇帝安全外,他们还负责表演节目助兴。一般皇帝宴请蒙古王公时,都会命他们与蒙古跤手过招。在此期间,如果发现有武艺高强的蒙古勇士,皇帝也会授予侍卫之职。

照片中是大内侍卫宫宝田。他是位真正的大内高手,和那些宗族子弟不一样,宫宝田早年师承董海川得意弟子尹福为师学习八卦掌,因自身就是练武奇才,其师父更是亲授其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谱,年仅23岁时就已经名扬武林。后被特招入宫中封为四品带刀侍卫,先后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近身侍卫。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由于护驾有功获赐黄马褂。清朝灭亡后,宫宝田受张作霖之邀担任奉军武术教练。1943年,宫宝田病逝,终年72岁。
照片中是清末皇家护陵侍卫。清朝时期皇陵专门护陵大臣负责保护,雍正年间还派乾清宫侍卫、御前近侍卫各四名,以及其他大内侍卫四十名一同前往。他们可以在陵区附近建府,这些大内侍卫则居住在侍卫城中。照片中这位皇陵侍卫站在皇陵入口的一座桥前面背着手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而他们的武功在当时都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