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一次茶马古道上的集市


清晨的沙溪,清冷微寒。玉津桥坑洼不平的桥面,走来了二三行人,忽然想起,今天周五,是沙溪古镇每周一次的传统集市。赶集,我最喜欢的旅行内容之一。


集市,原来主要是存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偏远地区的一种贸易交流平台。而沙溪古镇茶马古道上的集市自然是原来的“茶马互市”: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交易平台。
而现在,交通物流的迅速使得茶马互市早已远去,但每周五一次集市仍是沙溪最热闹的传统活动,它不单是物资交流的平台,更多则是承载着周围民众的一种情感互动!而赶集,一定是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的最佳途径。 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赶集去!
竹编背篓,装上山货,附近四面八方的人陆陆续续赶到了古镇寺登街。由于修整路面,集市比原来少了许多喧嚣。
附近大多是白族人,沿着长街排开,席地而坐,面前摆开各种山货物资,这儿是山药材。
当然,和农村大多数集市一样,山民们大多采购外来的物资,药材山货的交易是他们的日常收入。很多妇女都带有这种帽子,羊皮披风的装束也常常见到,显得古朴遥远。
存放了一年之久的火腿。当地自古就有腌制火腿的传统,上天如此垂爱沙溪,一坝之隔弥沙盐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自唐代弥沙就有制盐史,是当时滇西四大盐井之一。 诺邓则就是因上了《舌尖上的中国》而闻名遐迩的。
松茸干切片、各种菌类、蔓茎干...,云南不愧为“菌类王国”。
毛豆腐,四五公分长的白絮,味道真的非常怪异,却是集市上极受欢迎的商品。
元宝状、口杯状、砖头状的黑糖,云南盛产甘蔗,古法熬制黑糖也是特色。只不过真伪难辨鱼龙混杂,不知哪样的才是纯正黑糖?
捆扎码放整齐的烟叶,云南有着种植优质烟草的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纬度低,地形高低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
当地人的竹背篓、塑料背篓,满满当当。
围坐一炉,采购完后,坐在一起吃喝聊天,这才是赶集的目的吧?
镜头的左侧进来一位蓝衣装束的妇人,我在贵州旅行的时候见过类似的装束,据说是“屯堡文化”,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依然沿袭恪守着其世代传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是一段明朝移民的历史记忆,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不知沙溪这里是否也存在“屯堡文化”?
远处田地的燃烟就是种植收获完剩余的烟叶杆,那儿是华龙村,一个白族小村。
集市基本上到下午一两点就结束了,白族人用山货换来生活用品,各自散去。而延续千百年的茶马互市不就是在这一来一散中经久流传一脉相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