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凉山彝族地区民族志丨祭祀 习俗 神话 历法……

▲《凉山羅夷考察报告(影印本)》 马长寿 著 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马长寿先生(一九〇六——一九七一)字松龄,一九〇六年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靠自己聪慧的天资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本村读完小学后,考入太原进山中学,一九二九年又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留校三年,然后进入当时正筹建的中央博物院任助理研究员。一九四二年后,他先后在内迁的东北大学、金陵大学以及华西大学、四川博物馆任教授,从事民族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一九四九年后,他先后在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任教,开始由民族学转向民族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一九五五年,又调至西北大学历史系,从事民族史和考古学工作。



马长寿先生先后在西南的彝族、嘉绒藏族、羌族等聚居区进行田野调查工作,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田野调查资料,搜集了大批珍贵的民族文献和文物,发表了《中国西南民族分类》《中国古代花甲生藏之起源与再现》《四川古代僚族问题》《四川古代民族历史考证》《钵教历史源流》《嘉戎民族社会史》《康藏民族之分类体质种属及其社会组织》《凉山罗彝的族谱》等一系列优秀的论文。他的都是应用近代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民族学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点击图片 可购买此书

▲《凉山羅夷考察报告(影印本)》 马长寿 著 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购书地址

今天我们整理出版的这本凉山罗彝考察报告,就是马长寿先生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著述之一。本书是马长寿先生一九三七年和一九三九年两次考察凉山彝族的学术成果,写成于一九四〇年底,原系一部未最后完成的手稿,全部用蝇头小楷墨笔写成,共五十多万字,插有上百幅照片和图片。是目前国内外内容最为丰富的凉山彝族民族志著作,加以调查时间较早而弥足珍贵。概括地说,本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是对凉山彝族长时间深入进行田野考察的科学成果

本书的写作,立足于马长寿先生对凉山彝族地区长达八个月的实地考察。一九三六年秋,先生进入正在筹备的国立中央博物院,任助理研究员。当时,为了开展对四川民族的研究,同时搜集一部分民族文物,成立了“国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合组四川民族考察团”,以马长寿、赵至诚、李开泽三人组成,由马先生总其事,赵至诚负责摄影和绘图,李开泽协助调查,并负责文书、会计等工作。按照考察计划,三人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九日从南京出发,经重庆至成都,准备在一年之内,北由灌县(今都江堰市)至汶川、理番(今理县)、茂县、松潘,考察羌民、嘉戎、西番;南由宜宾入凉山转至西昌、盐边、盐源、会理,考察羅夷、麽些、傈僳、僰夷、苗人。他们首先考察的是凉山彝族。从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三曰考察团抵达屏山县域开始,到六月十七曰离开汉源县止,共在彝族地区停留一百四十五天 (在大凉山彝族地区停留的时间从三月十五日翻过黄茅埂到四月十六曰离开大兴场止,共一个多月)。

▲《凉山羅夷考察报告(影印本)》 第一卷 马长寿 著 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为了弥补此次调查的不足,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日,“国立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院”合组“川康民族考察团”,专员马长寿,团员赵至诚、李开泽,三人第二次赴越嶲县田坝(今属甘洛县)考察,在彝区时间从十二月十日到达斯补勒陀开始,至一九四〇年四月五日离开,共一百一十五天。

除了两次实地考察以外,马长寿先生在居留成都、乐山期间,又以部分时间用于对凉山彝族的补充调查和资料核实。如他在成都期间,三次与彝族土司岭光电会晤,每次均在一周以上;每逢星期天和假日,又与当时中央军校成都分校的彝族学员十余人进行交流;在乐山时,经常与马边和峨边的彝民到凌云寺交流,补充了许多资料。他还通过与斯补、尼帝二土司和雷波毕摩通信来析疑问难。并从越嶲邀请了精通彝文、熟知彝族习俗的程大德协助其研究工作。

到一九四〇年底,他基本完成了研究工作,并提交了研究报告。即是今夭我们所见到这个文本。据我们所知,作者在凉山彝族地区进行的调查,在当时国内外研究者中时间是最长的。同时,调查之全面,资料之丰富,在当时的著作中无出其右者。

2是一本完整系统的民族志著作

按照马长寿先生原来的计划,本书共分十四编:第一编《凉山羅夷区域考察经过》,第二编《羅夷体质》,第三编《羅夷语言文字》,第四编《羅夷之起源神话》,第五编《羅夷古史钩沉》,第六编《凉山羅夷迁徙史》,第七编《凉山羅夷系谱》,第八编《羅夷之地理环境》,第九编《罗彝社会组织》,第十编《羅夷一生》,第十一编《羅夷巫术祭祀与信仰》,第十二编《罗彝物质生活与技术文化》,笫十三编《罗彝历法与年节》,第十四编《附录》羅夷文字汇一卷、羅夷文法一卷、罗经译本三卷、羅夷故事一卷。但到一九四〇年成稿时,第二和第三编尚未整理完成。遣憾的是,原计划中的《羅夷之地理环境》一编和附录中的《罗经译本三卷》在手稿中也没有发现。因此,目前我们整理出版的,只有其中的十一编。

▲《凉山羅夷考察报告(影印本)》 第二卷 马长寿 著 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即便如此,本书也是一本完整系统的民族志著作。经过我们的整理,本书共十编和两个附录,其中第一编《凉山羅夷区域纪行》为两次实地考察的民族学考察笔记,详细介绍了考察经过和作者的一些感受,第二、三、四编《羅夷之起源神话》《羅夷古史钩沉》和《凉山羅夷迁徙史》是运用民族学方法对凉山彝族历史的研究;第五、六编《凉山罗彝系谱》和《凉山羅夷社会组织》』是对凉山彝族制度文化的研究,第七编《凉山羅夷之一生》是对凉山彝族人生礼仪的研究,第八编《凉山羅夷巫术祭祀和信仰》是对凉山彝族精神文化的研究,第九编《凉山羅夷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是对凉山彝族物质文化的研究,十编《凉山羅夷历法与年节》是对凉山彝族历法的记录,附录一《凉山羅夷之故事》则是对凉山彝族民间故事的研究。

▲马长寿先生手稿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在调查和写作过程中,马长寿先生非常注意资料的完整性。例如,他记载凉山彝族的巫术和祭祀时,不仅详细记载了各种巫术的过程,而且绘制了各种巫术实施时对器物的使用和排放顺序,非常直观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在考察报告中,马长寿先生详细记载了当时凉山彝族的社会和生活状况,为我们描绘出20世纪初凉山彝族社会的历史画卷。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凉山彝族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马长寿先生记录的许多社会现象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文化现象也发生了变迁。因此,本书翔实的记载,成为我们了解和认识那个时代的重要依据,对今日乃至对以后的学术研究作用均是无可替代的。

3是综合运用田野考察资料、汉文文献和彝文文献的科学研究成果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家,有浩如烟海的汉文历史文献,尽管这些文献中对少数民族的记载相对较少,但仍然对民族研究有着重大作用。因此,中国的民族志写作,必须重视“史”和“志”的结合。而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有本民族的文字,也留下了大量历史记载,过去一些汉族学者在研究时,由于不懂该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对这些宝贵资料的运用十分有限。而本书正是克服了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

▲《凉山羅夷考察报告(影印本)》 第三卷 马长寿 著 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为了完成凉山彝族考察和研究,马长寿先生在搜集和整理了相关汉文文献记载的同时,还学会了彝语和彝文,因此,得以在本书中综合运用田野考察资料、彝文文献资料和汉文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大大开阔了研究的视野,澄清了许多学术界的疑虑,提高了本书的学术水平例如,关于凉山彝族的来源问题,此前的学者大部分以汉文文献研究为主,持彝族从西北迁入凉山之说。马长寿先生在第一次考察时,从田野调查中得知凉山彝族的先民孤纥、曲聂两支均来自云南,但未得到证实的依据。第二次考察时

在越嶲河东得到了彝文经典“招魂经”和“指路经”,其中叙述了他们从云南迁入凉山的每一村落和每一居住地的情况。据此,马长寿先生澄清了凉山彝族的来源,明确了其迁徙路线。

4一本对凉山彝族社会深入研究的理论著作

马长寿先生受过严格的理论科学训练,因此,本书不满足于客观的叙述,在许多地方还有深入的理论分析。例如,在对凉山彝族的社会组织分析中,马长寿先生首先对凉山彝族社会组织的中的家庭、宗族、家庭和胞族等概念进行了研究,明确指出凉山彝族社会组织中,最重要的是宗族,“家庭以宗族意志为意志,本身无自由意志;家庭以宗族活动为活动,本身无自由活动”,“经济虽以家庭为单位,然家庭经济,不特不能违反宗族之公共利益,而且须以供给家庭生活之余,于宗族中近亲,有胆老、恤孤、润贫、扶助、庆吊之责”。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凉山彝族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凉山羅夷考察报告(影印本)》 第四卷 马长寿 著 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同样,在对凉山彝族系谱的研究中,马长寿先生充分利用田野考察中搜集的系谱,结合世界上各种关于系谱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凉山彝族系谱的渊源、传播途径进行了研究,最后,他指出,对凉山彝族氏族进行分类的方式,系谱优于体质测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研究者,马长寿先生对他所研究的民族及其文化保持了科学客观的态度。一方面,他非常尊重彝族和彝族文化;另一方面,他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研究对象社会中的各种弊端。此种科学客观的态度,使本书得以准确地反映出凉山彝族的社会状况,也体现出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民族学家具有的科学研究品质。

5一本历尽曲折的遗稿

本书一九四〇年基本写成后,马长寿先生于一九四二年初离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到抗战时期迁移到四川省三台县的东北大学任教,此后,他又辗转任职于成都的几所大学和四川博物馆,可能由于此稿未最终定稿,加之当时社会动荡等种种原因,稿本一直存放在马先生家中,而未能得以付梓问世。

经过六十四年的沉寂,二〇〇四年,马长寿先生之子马丁先生代表亲属将先生这部遗稿交给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马先生的学生周伟洲先生,托其设法进行整理,于是,我们才重新看到了这本珍贵的手稿。

▲《凉山羅夷考察报告(影印本)》 第五卷 马长寿 著 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为了继承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学术界同仁看到本书,在陕西师范大学和四川省民族事务委会的支持下,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和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合作组成了

“马长寿遣着凉山罗彝考察报告整理组”,对手稿进行了整理。二OO六年,巴蜀书社出版了《凉山羅夷考察报告(注释本)》,二O一九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将该手稿扫描、拍摄,影印出版。

最后,还需提及的是,影印本将蝇头小楷墨书写就、书法甚佳的手稿完整呈现,与原文字紧密相关的珍贵图片、照片(约百余幅)及老彝文文字、文献等也均予保留。为读者还原了手稿原貌。

——本文摘自《凉山羅夷考察报告(影印本)》前言

购书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