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同画漫画 用画笔激发抗击疫情的信心和斗志

1月31日,刘晓东新创作的两幅漫画正式完稿,一幅是《食之诱“祸”》,一幅是和陈明合作的《勇夫当关》。同时,他还在朋友圈里推荐朋友林森创作的两件作品《武汉,挺住!》和《丰碑》。这些作品构思巧妙,角度新颖,表达着万众一心携手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在这个被疫情阻挡的春节假期里,很多人无法外出,宅在家里,总得想点有意义的事情干。

漫画家刘晓东和妻子窦彬、儿子刘熹岳一家人拿起画笔,以当前疫情防控为题材,构思创作了一批优秀漫画作品,多件作品被媒体采用刊发。其中,刘晓东的两件作品入选中国美协微信公号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美术家在行动之漫画篇”,多家网络、微信公号也进行了转发和转载。

刘晓东说,疫情发生以来,自己一直非常关注,每天通过新闻了解防控最新进展。他发现,因为医学知识不足,或者信息了解不全面,有些人不懂得如何科学防护,也有一些不确切甚至不真实的信息在传播。“作为一名漫画人,我感到有责任拿起画笔,通过漫画发声。”他说。

作品被各类媒体刊登和转发转载后,刘晓东只要知道,就转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他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而他们一家人创作的漫画作品,思想性、趣味性俱佳,也被朋友“一圈圈”广泛转发,传递着鼓舞抗疫信心和斗志的正能量。

刘晓东是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省漫画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泰安市漫画家协会名誉主席,自2003年起尝试漫画创作,已发表漫画作品2000余幅,曾三次入选“子恺杯”中国漫画大展并获奖,获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提名奖,还曾多次入选伊朗、比利时、罗马尼亚等国际展赛并获奖。从大年二十九晚上,他就和家人一起进行漫画创作。他还在微信群里号召泰安市漫画家协会的漫画家们,积极拿起画笔,投身这场不同寻常的“战疫”中。

1月26日,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发布了一封倡议书,号召漫画家们漫画作枪,抗击疫情。倡议书中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中国漫画家有责任拿起手中的画笔,以笔作枪,和全国人民一起共战疫情。要用漫画正确解读政策文件、科普病理知识,击破不实之谣;用漫画宣传防护知识、歌颂医护战士、讽刺不法之徒;用漫画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还向广大漫画家征稿。

作为一名漫画家,刘晓东非常清楚,中国漫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凝聚群众、众志成城、鼓舞斗志、共克时艰的强大精神激励作用。看到征稿消息后,他马上把自己创作完成的两幅作品《搏疫必胜》《天使降魔》投送过去,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很快就被采用。

《搏疫必胜》以围棋棋盘为背景,象征着病毒的黑子,已经被象征着医务工作者的白子围在中间,整体上以一个象征胜利的“V”字来构图;《天使降魔》描述了一个“天使”,正追得“病毒”惊慌失措、无路可逃,天使的形象显然是医务人员的化身。刘晓东说,通过这些作品告诉大家,病毒必将被消灭,疫情必将被战胜,“有的地方还把《搏疫必胜》做成了海报,用于抗疫宣传。”

刘晓东说,同一题材的创作,关键是立意要准,角度要新,“然后再考虑怎么表达,比喻、象征、夸张,或者正话反说,我们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另外,这次创作对时效性要求高,我们采用手绘和电脑制作相结合,先画出线稿,然后用电脑上色,大大提高了速度和效率”。

刘晓东表示,都说“一画胜千言”,漫画用简洁的画面来讲故事、讲道理,直击要害,有力量,有温度,也有趣味,比枯燥的说教更易于被人们接受。他拿儿子刘熹岳的《贪嘴的代价》举例,这幅作品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再随意捕食野生动物,“画面上,一幅饮食用的叉,正好成为能够打开锁的钥匙,而这把锁,锁住的是病毒。整幅作品主题鲜明,又形象易懂,大家一看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还是贪图一时的美味,会引来大祸。”

如今,泰安市的漫画家们创作的20多幅作品,被他们用新媒体技术制作成“美篇”,也获得了广泛的转发和传播。刘晓东特别说明,这些作品既无稿费也没奖金,纯粹是漫画家们凭着热情和责任心去创作的,“在当前特殊形势下,我们还鼓励一稿多投,就是为了资源共享,扩大影响,为此大家都愿意贡献出一份力量”。

刘晓东说,用创作致敬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祝福他们平安凯旋,“这是漫画家们共同的心愿”。(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国鹏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