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字的由来,为什么叫上海,不叫海上?

上海与水结缘,古代的上海地区,因水成陆,因水聚人,因水立业,因水定村,因水建镇,因水升县,因水兴市。由于水在上海异常丰富,上海有关水的名称也特别多,与水有关的典故趣闻也不胜枚举。

多种有关水的名称如此集中于一个地方出现,这在中国其他地方可能是不多见的。

在上海常听到的有江、河、浦、泾、沟、塘、港、浜、湖、淀、泽、荡、溇、湾、汇等。

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

仅“浦”字,历史上就有“十八浦”之地名称谓。它们是:

小来浦、盘龙浦、朱市浦、松子浦、野奴浦、张整浦、许浦、鱼浦、上澳浦、丁湾浦、芦子浦、沪渎浦、钉钩浦、上海浦、下海浦、南及浦、江苎浦、烂泥浦。

另外,以松江水域划分的地名,松江以南就有大浦27条:

北平浦、破江浦、艾祈浦、愧浦、顾汇浦、养蚕浦、大盈浦、南解浦、梁乾浦、石臼浦、直浦、分桑浦、内薰浦、赵屯浦、石浦、道褐浦、千墩浦、锥浦、张潭浦、陆直浦、甫里浦、浮高浦、涂头浦、顺德浦、大姚浦、破墩浦、盏头浦。

松江以北有大浦28条:徐公浦、北解浦、瓦浦、沈浦、蒋浦、三林浦、周浦、顾墓浦、金城浦、木瓜浦、蔡浦、下驾浦、浜浦、洛舍浦、杨梨浦、新洋浦、淘仁浦、小虞浦、大虞浦、马仁浦、浪市浦、尤泾浦、下里浦、戴墟浦、上顾浦、青丘浦、奉里浦、任浦。

这些是不同年代的名称。其中有一些地名一直延用至今,如上海、三林、周浦、月浦、上澳塘、野奴泾等,使人们明显感受到太湖水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老上海的苏州河

元初至元十五年(1278),上海镇属华亭县。

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江海滩地上建立村落,并逐渐发展成镇,以后上海之所以能快速形成一个巨镇,其重要原因是“上海襟海带江,舟车辏集”。

上海镇的田地与松江、青浦比起来,因粮食产量低,地价也低,但是当地的先民,不单以种地为生,更把渔业和运输业以及商贸作为谋生手段。

元初,上海镇的海上贸易有了进一步发展。

至元十四年(1277),上海镇设立市舶司,规定:本国土产,从泉州、福州运上海者,行单抽制;蕃(进口)货入港,则行双抽制。

镇上“有榷场,有酒库,有军隘,官署、儒塾、佛宫、仙馆、甿廛、贾肆,鳞次栉比,实华亭东北一巨镇也”,至今我们从上海地名上还能找到一些记忆。

古镇上的拱桥

漕河泾,位于徐家汇西南。

这处地名告诉我们,元时漕粮北运大都,常取海道,大多从刘家港放洋,但据《元史》记载:“吴淞江实海口故道,海运亦由是而出。”并因有“漕河”之称,因而元初上海也是漕粮北运的港口。

漕河泾经漕溪,过蒲汇塘北连李从泾,而后通吴淞江,留名于今。由于“太湖不入松江,而北流入昆山塘,经由太仓,出刘家港注于海”,上海港便逐渐为刘家港所取代,漕河泾这一地名以后便有名无实了。

在农耕社会中,农业毕竟是主业,上海镇的农田含有盐分,影响了农业产量。因气候、土壤结构等有利因素的存在,部分农产品还是产量可观,这些农产品对于上海先民是不可或缺的。

隋唐两宋时期,上海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得到发展,在太湖流域修建以排洪为主要目的的塘、渎、泾、浦。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今浙江海盐境内,有“古泾三百条”。

这些唐人心目中的“古泾”,有许多是六朝时修建的,这说明“泾”和“浦”一样,除了沟河交汇的自然状态外,都带有人工“水利工程”的痕迹,这种“工程”起源于太湖地区,以后逐渐向新成陆的广阔的上海地区扩展、渗透。

上海出土的元代水闸遗址


上海至今仍可查到多处以“泾”字命名的地方和水道,如:洋(祥)泾、曹泾、钱泾、徐泾、朱泾、华泾、吴泾、新泾、泗泾、枫泾、李从泾、乌泥泾、白莲泾、漕河泾、野奴泾、白米泾、蚂蟥泾、七仙泾、鳗鲡泾、砖窑泾、紫石泾、牛肠泾、黄狼泾、高粱泾、女儿泾、千步泾等。

上海多“浦”字和“泾”字命名的地名和水道,说明上海地区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和分布的繁密。

自古以来,吴淞江(苏州河)既是行船运输的航道,也是泄洪排涝的水道。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上海先民对这条大江又敬又怕,特别遇到“霸王潮”来临,简直就是大灾临头。

“霸王潮”,用今天的话解释,就是台风、暴雨、天文大潮和上游洪水“三碰头”“四碰头”,即台风、暴雨、天文大潮和上游洪水同时来临。

位于长江入海口并处于农耕时代的上海,每逢“霸王潮”到来,大地往往被笼罩淹没于雨幕汪洋之中,家园被毁,庄稼无收,人畜溺毙,直至现代城市建设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仍始终是申城沪地的心腹之患。

生活在那时的人们更不能不全力去迎战“霸王潮”,他们认定“霸王潮”与秦末“楚霸王”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长于考证的清乾嘉年间学者王初桐认为这可追溯至唐代:“昔项羽为吴淞江神,屡有风波之警,唐时立汉七十二功臣庙以镇之。”

在危害最烈的吴淞江边建立庙宇,祈求曾与“楚霸王”作战并战胜“楚霸王”成为汉朝的功臣猛将们,能为百姓来与“霸王潮”抗争。

于是吴淞江边就有了七十二庙的景观,如纪王庙、英瑞庙、樊王庙等,后将樊王庙渡口称作梵皇渡,筑路樊王渡路,后改作梵皇渡路等。

吴淞江与黄浦江历史演变图

据统计,上海地区建有汉初功臣庙的乡镇有纪王、黄渡、方泰、真圣堂、南翔、江湾、法华、樊桥、嘉定镇、陈店(今桃浦)、青浦镇、蒋浦、青龙、艾祁、杨行、娄塘等地,这些庙宇祀奉的汉初功臣主要有纪信(纪王庙)、英布(英瑞庙)、樊哙(樊王庙)、彭越、萧何、张良、陈平、曹参、韩信、灌婴等。

这是上海的不少庙宇供奉的尊神与别处不同的地方,即非佛非道,非儒非圣,乍听虽令人不解,但明白了这个原因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原上海县城内还有一个虞姬墩,这是人们在使用强力对抗“霸王潮”的同时,也没有忘记靠楚霸王的爱妃虞姬的温存手段来软化这位吴淞江神,可见先人们是如何费尽心力来抗灾。

但“霸王潮”软硬不吃,依然如期而至,以致连沪渎垒两边的东、西两城也逐渐被水淹没,今天不少人恐怕连沪渎垒这一地名都已不知道了。

上海究根溯源“申”和“扈(沪)”

上海简称“申”或“扈(沪)”,我在上期文章中说道:其实最初这两字并不是指的同一块地方,在地理方位上“申”指的是黄浦江畔,“扈(沪)”指的则是扈(沪)渎江畔。

在年代上,“申”出现在战国时代,“扈(沪)”出现在三国时期,比较起来“申”的简称更古老些。

“申”是指黄歇,战国时代太湖地区,包括松江一带,为楚相春申君黄歇的封地。

由于太湖与淀山湖相通,水量大,每当梅雨季节或台风暴雨来临,因排水不畅,上泖、中泖、下泖等水域经常泛滥,黄歇遂开凿水道让它与吴淞江入海口相连,使一条害水变为利水和福水。

此水道后来先后被称为黄歇浦、春申浦、春申江、申江、黄浦江。

芈月传黄歇

“扈(沪)”的简称出现虽然较晚,约在三国赤乌年间,说法却有多种。

一是“扈”为一种捕鱼工具,此为唐代诗人陆龟蒙言,吴淞江下游地区的渔人用竹制工具捕鱼,因渔具称“扈”,这地区后来也被称为“扈(沪)”。

二是吴淞江下游至入海口的一段水域为“扈(沪)”渎,还有支流“扈(沪)”渎浦等,其流经地区被称作“扈(沪)”。

三是因为吴淞江下游的居民筑墙盖房发明了一种竹编方法,用这种方法筑成的竹墙房屋可抵御雨水的经年浸泡,形成的建筑群落被称作“扈(沪)”。

四是晋代孙恩农民起义军北上,吴郡太守袁崧筑东、西两城名为扈渎垒以御之,袁战败身亡,后人纪念其忠勇,称这一古战场一带为“扈(沪)”。

其实,“扈(沪)”是几种说法的综合和归纳,其中第三种说法更直接些,依《说文解字》的方法去解析“扈”字,其结构从邑从户,似第三种说法较贴近字的原意。

从中可以知道,沪地原是若干小渔村,村里人以渔为业,他们就地取材,用竹制成捕鱼工具,并用此法建筑特殊的房舍,时人称此地为“扈”,其近处的吴淞江水域和江段被称为沪渎。

“扈”是一个建筑群落,虽说建筑样式土气,却很实惠。

今天人们在上海农村还能找到单体“扈”的原型。

吴淞江上的捕鱼工具,可能是“扈”的原型

由于上海城的崛起和扩展,后来上海地区包括了古代的“申”地和“沪”城,把上海简称为“申”或“沪”均是人们常用的正确的地名使用法。

1958年上海再次扩大行政区域,其范围涵盖了原来的江苏省松江县和青浦县等拥有远古吴文化的地区,成为隶属中央的直辖市。

所以溯源上海历史,应根据一定的年代段来科学地确认和界定它的范围。

关于“上海”之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北宋前东海来船由松江(今吴淞江前身)溯入内陆,至青龙镇(今青浦)寄碇。

到北宋时松江上游变窄,船的出入很不方便,特别是外来船舶总是难以进入港口,海船改由松江南侧一条名叫“上海浦”的支流入口,所停江岸渐成聚落,这样贸易中心逐渐移向“上海浦”附近,故在1267年“上海浦”西岸设立镇治,遂称“上海镇”。

“上海”一名由此彰扬,当时上海镇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随着岁月的流逝,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上海镇的范围不断扩大,在1291年8月19 日上海改镇为县,这一天现已成为上海建城的开始。清代开始,上海日趋繁荣,商港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上海县管辖范围不断扩大。

从1922年之后在此设置政府机构和行政建制都沿以“上海”为名,1927年民国政府把上海立为特别市,1930年后改为直辖市。

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把原属江浙两省的10个县划归上海市,使上海市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城市。

另一种说法与唐宋以来上海地区航海业发展有关。

宋朝期间,东南沿海的农民和渔民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航海业也随之发展。当时航海业者为了避开夏、秋季节台风的袭击,每年都是重阳节出海,到翌年端午节回港。

在几个月的歇脚期间,从事手工业、商业,航海者的歇脚点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集镇,有了集镇就要有一个名字,这个新集镇是航海业者的新歇脚点,其目的是为了来年更好地到海上去从事航海事业,故定名“上海”,其意是“到海上去”。

好啦,关于上海名字的由来,本期就写这么多了,关注我,南风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故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