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老照片:清军将士战死炮台,英法联军城中奸淫掳掠


图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天津北塘左营炮台。鸦片战争让掠夺者们“收获”丰厚,也让他们更加贪得无厌。1845年,《南京条约》期满时,英国故意歪曲中美《望厦条约》,逼迫中国合法化鸦片贸易,开放全境。清政府拒绝了英国的无理要求。


照片上的是清军的防御部署。1956年,美国《望厦条约》到期。美国试图修改其各项内容,清政府严词拒绝。贪婪的列强感到不满,决定再次侵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1956-1958是第一阶段,1958-1960是第二阶段。
图为在大沽口炮台一战战死的清军战士。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守卫军顽强抵抗,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不幸战死。此战清军火力充足,杀死敌人五百多人,给敌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这也是自鸦片战争开始,清军迎来的第一次胜利。

图为被占领的塘沽炮台。1860年,英法联军组织两万多人再次进军大沽海口。僧格林沁低估了联军的陆战实力,不在北塘设防。联军抓住这个漏洞夺取了塘沽炮台。
1860年8月,英法联军组织两万多士兵在北塘发起进攻,由于这里不曾设防,英法联军一路轻松攻至天津。8月14日,塘沽炮台沦陷。联军组织水军陆军一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咸丰皇帝无抵抗之意,直接命守军撤退。
图为1860年8月21日,在战争中毁坏的大沽口炮台以及此战中战死的清军。
图为1860年8月21日,守卫大姑口炮台而战死的清军将士。照片上的画面令人愤懑悲伤又无可奈何。列强肆意地侵略我们的国土,落后又腐朽的清王朝无力抵抗。此战虽败,但这些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战士们的护国之心,令人敬佩。
大沽口是天津北京的门户。占领大沽口后,联军一路攻入天津,最后像北京发起进攻。联军和清军战于通州八里桥。清军人数众多,但只是一盘散沙,武器也大大落后。面对联军的枪炮,清军无力抵抗,死伤无数。僧格林沁败逃,清军惨败。咸丰皇帝逃亡避暑山庄。

图为英国摄影师菲利斯•比托拍摄于1860年10月13日。照片上是被侵占的北京城墙和曾经的大炮。
图为黑烟四起的北京。联军侵入北京后,对整个北京进行了掠夺和焚烧。他们肆意抢夺圆明园中的珍宝玉器,无法携带的就砸毁。掠夺完后,他们放火烧了圆明园,长达几天的大火夺走了无数宫中下人的性命。除此之外,清漪园等著名园林也被大火烧毁。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这场战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