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心大”了,養娃就豁然開朗了

Q:你在哪一刻覺得自己有學霸潛質?

答:當媽後的第三年。

正如此刻的我,我很想對高中班主任說一句:

您萬萬沒想到吧,學渣十八年的我,竟然熬成了學霸。

煎炒烹炸煮,寫算畫剪補。想要難倒我?比蜀道都難。

您萬萬沒想到吧,曾經抱著《阿衰正傳》笑成發動機的我,如今,妥妥地成為了一架「戰鬥機」。

別人從學渣到學霸的過渡,需要去一趟哈佛劍橋。

而我,只去了一趟產房,在家裡蹲大學自學成才。

不費吹灰之力,完成了學業上的飛昇。

既為自己省錢,也為國家節省教育資源。

前幾天,兒子的幼兒園手工作業,拔高到了一個新難度:「環保+楓葉」主題,利用家裡的廢舊玩具,加上馬路牙子上撿的樹葉。

環保?楓葉?

難道最環保的方式,不就是讓它安靜地躺在大地母親的懷抱,化作春泥更護花嗎?

當我把我的想法跟其他家長交流的時候,換來了無數的鄙視:

「你怎麼這麼不負責任,這次比賽要評獎的!」

「你造嗎,這樣的榮譽對孩子來說多重要嘛!」

「幼兒園手工你都不走心,怎麼扛過九年義務教育?」

「想想海淀媽媽,想想順義媽媽,這算什麼?」

「不行,這個估計後期還得投票,我小學同學群還不能退!」

好了好了,貧尼知錯了,這就幹一碗加了紅牛的雞血!

想想,這個作業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嘛。

不過就是經過七七四十九道工序,完成一個經典建築。

鑑於手工作品的難度,老師要求幾個家庭合作完成。

合作這件事,你懂得,不就是一個發動機,帶著四個從動輪。

很巧的是,我就是那個發動機。

記得那是一個深夜,老公投來的曖昧眼神。

我只想輕輕唱一句:

愛我請別親親我,愛我請別抱抱我。

趕緊滾過來,一起做手工!

我以為,自己已經夠變態、夠努力的了,沒想到,比賽那天,還是被秒成了渣。

有的家庭,全家穿著私人定製的西服。身高185的老爸,右手拿著筆記本電腦,優雅地打開PPT,做了一段演講。

恍惚間,我還以為自己到了聯合國會議。

隨時都可能邂逅霸道總裁,而且不嫌棄我帶倆孩子的那種。

可惜,那都是別人家老公。一定是搖號搖來的,跟我這個打著燈籠閉眼找的不同。

經過了一週的努力,全家總動員去路邊和大地親密接觸,以及,不環保地買了一整套樂高後。

我們小組的作品,不出意料的,獲得了一個「最佳參與獎」。

我和隊友們互相打氣:沒關係啦,至少我們付出了真心。

說完,為了避免被要求把作品帶回家,大家一溜煙地走了。

那個曾經代表團隊榮譽的「皇貴妃」,頓時成為打入冷宮的棄婦。

當媽後的日子,就是這麼雞血。生怕技不如人,被時代拍在沙灘上。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00後姑娘被8所名校保研,最後把自己的明天交給了北大。

多麼令人酸酸酸酸酸振奮的新聞,可網友的第一反應是:別讓我媽看見!

就像在最新一期《奇葩說》中,大家看的是刀槍劍影精彩絕倫的辯論內容,老母親get的點是——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北師大……打個辯論都拼名校了???

啥也憋說了,一套奧數卷子,先做為敬。

給人家當老母親,就是這麼走心。

被人比下去,那簡直丟了整個烏拉那拉氏的臉。

要說9012年,老母親圈最火的兩個群體,恐怕就是順義媽媽和海淀媽媽了。

海淀媽媽有才,從小誰沒做過海淀的卷子,就跟沒上過學一樣。但是今天不想說海淀媽媽,一提到海淀,就好像踩到了童年陰影。

還是喜歡順義媽媽,簡單地說,順義媽媽有錢,live在Beijing的經濟中心,精英聚集地。可這麼有錢為啥還這麼雞血?

在網上看到一位順義媽媽的吐槽:

看看鄰居,房子都是幾千萬的,開的車都是一百多萬的,羽絨服都一萬的,出國坐頭等艙,學費也就20萬。很難比人家更好了,沒辦法,只有雞娃了。

和我們普通吃土媽媽,有什麼兩樣?

看看周圍的鄰居,苦哈哈地還著房貸,二十萬以內的代步車開掉漆了都捨不得換。出門能坐高鐵絕不坐飛機,穿著雙十一在網上滿400減50買的羽絨服。很難有哪裡比別人更好了,沒辦法,只有雞娃了。

不管是海淀媽媽,還是順義媽媽,抑或是普通媽媽,都成了精英教育中的戰鬥機。

好好的女孩子,不知道為啥當了母親之後,都變成了另一個人。

血液裡,都流淌著紅牛的激情。

當媽前,是醬紫的。

當媽後,無縫對接成了醬紫。

給娃做輔食,要用精確到毫克的稱。

我滴媽,煮個掛麵豈不是要動用遊標卡尺。

娃的每一雙鞋,都有一件衣服搭配。

我滴媽,老母親自己都是混搭風配上撞色系。

娃的輔導班,要德智體美勞全面搭配。

對不起,為娘上學時,就不知道啥叫德智體美勞。

第一次當媽,生娃的時候也生出了「蕉綠」。

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希望孩子走上金字塔的上方。

可是最後發現,「蕉綠」療法容易把自己逼瘋。

孩子,too。

我們費盡心機做輔食的時候,卻忽略了,孩子真正在意的是那口飯,還是吃飯的樂趣?

我們給娃精心穿搭的時候,卻忘了,孩子真正喜歡的是衣服,還是穿好衣服去哪玩?

我們用盡洪荒之力,給娃做手工的時候,卻忽略了,手工應該孩子自己做,即使是優秀獎。

誠然,為人父母,我們應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

但是,卻不應該把孩子作為我們的全部。

一個承擔著家庭全部的孩子,他該用什麼才能回饋他的家庭呢?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精英教育,不是的。

後來,我試著做個沒心沒肺的媽媽,感覺壓在身上的大山,終於被愚公移走了。

在一個陽光明媚,下著濛濛細雨的週六,我突然想起給女兒買的網紅雨衣,不如一起去做小豬佩奇吧!!!

看著那個穿著雨衣,穿著雨鞋,在很淺的水坑裡,活蹦亂跳的小女孩。

讓我意識到,這才是一個孩子應有的童年。

不是奔波在去輔導班的路上,不是在寫字檯前想著樓下的滑梯。

孩子畢竟是個孩子,有他們單純的嚮往。

就像中年老母親嚮往賺錢一樣,小朋友嚮往遊樂場,都是天性。

學習是必須的,學習也應該是快樂的。過早壓榨了孩子的學習熱情,往後餘生他們該如何應對呢?

我們不應該崇尚一點也不管的散養,更不該崇尚傾盡全力的「偽精英教育」。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給孩子點空間,也給自己點自由。

雖然,淋雨回來後,女兒有點感冒。

家人都責怪我心大,可我卻覺得,這是太難得的體驗。

小孩子傷風感冒,吃點退燒藥就過去了,吃根冰棍壓壓也行。

許多年以後,她不會記得自己感冒,但她一定記得那個跟媽媽一起淋雨,一起踩水的上午。

當媽這件事,沒心沒肺一點其實挺好。心思太重,反而容易讓自己崩潰。

實在覺得痛苦的時候,不如用花錢來緩解焦慮吧。

或者給多年未聯繫的好友發去親切的問候:快來幫我點鏈接砍一刀!

-End-

作者: 妙黛,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一手抱娃,一手工作,還有一顆心寫作的職場媽媽,一個集正經與逗比,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90後姑娘!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