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扬州与镇江,风景美如画


1930年,扬州五亭桥。五亭桥位于瘦西湖内,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系仿照北京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图中桥上的五个桥亭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日本人在照片介绍中说五亭桥是扬州二十四桥之一。其实在唐朝时就已经有了二十四桥的说法,而五亭桥建于清代,日本人的说法显然不正确。


1930年,大明寺内大雄宝殿。大明寺建于宋孝武帝大明年间。601年,隋炀帝杨坚为庆祝其生日,在大明寺建栖灵塔,因此也叫栖灵寺。大明寺之出名不仅在于历史悠久,更因为唐朝时这里出了一位大德高僧——鉴真和尚,他曾数次东渡扶桑弘扬佛法。不仅如此,大明寺周边有着众多的名人遗迹和美景,北宋欧阳修曾在此建平山堂,在此堂上,周边美景历历在目,是众多士大夫、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绝佳场所。
1930年,扬州天宁寺内。天宁寺在清代是扬州八大古刹之一,始建于东晋,相传为名臣谢安的别墅,后其子谢琰舍宅为寺,名为司空寺。武周证圣元年改为证圣寺。北宋政和二年,宋徽宗赐名“天宁禅寺”,并沿用至今。

1930年,瘦西湖徐园。看似园林,其实是清末民初扬州军政府都督徐宝山的祠堂。武昌起义后,徐宝山响应革命,光复扬州、泰州等地,做了一定的贡献。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徐宝山投靠袁世凯,被张静江设谋炸死。1915年,徐宝山旧部、家眷及扬州士商筹款,袁世凯拨款一万,在瘦西湖内为徐宝山建此祠堂。
1930年,史忠正公墓园。史忠正公即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南明弘光元年,清兵大举围攻扬州,史可法率兵死守,城破被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已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收集史公遗骸及衣冠,葬于扬州城外梅花岭。
1928年,镇江甘露寺远眺。甘露寺位于镇江北固山上,1205年,辛弃疾登上北固山,观景抒怀留下了千古绝唱。而甘露寺因三国时孙刘联姻而出名。当刘备到甘露寺招亲时,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滨,水天开阔,风景壮美,留下“此乃天下第一江山”的赞叹。

1928年,金山寺东面风光。金山原是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光绪年间时,因长江改道,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金山寺建于东晋年间,原名泽心寺,又称龙游寺。1686年,康熙帝赐名江天寺,不过人们习惯称其为金山寺。关于金山寺的典故和传说众多,最有名的就是白娘子水漫金山。
1928年,金山寺慈寿塔。宋哲宗元符末年,宰相曾布为超荐其母,在金山南北各建一塔,分别名为“荐慈塔”和“荐寿塔”。明初时,双塔倒塌。现塔建于光绪二十年,适逢慈禧六十大寿,故取名慈寿塔。
1928年,镇江中泠泉。中泠泉位于金山岛金山寺外,其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甘冽醇厚,特宜煎茶。唐陆羽品天下泉水,中泠泉名列第七。稍后的唐代名士刘伯刍品尝天下各地沏茶的水质后,将水分为七等,中泠泉因其水味和煮茶味佳被列为第一等,因此也被成为“天下第一泉”。

1928年,镇江,江天一览亭。又名吞海亭,位于金山顶峰,这里是欣赏金山胜景、俯瞰全城最佳的地方。康熙皇帝到金山游玩时,登高远眺,只见大江东去,水天一色,极为壮观,于是写下“江天一览”四个字刻在石碑上,立于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