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很多人知道,但史实是怎样的,你知道吗?

看过香港彩色武打片《少林寺》的,都会对少林寺僧紧那罗和弟子觉远,为救唐王李世民打败郑军,和郑军在塔林中追捕唐王那种紧张而又惊心动魄的场面记忆犹新。当进了少林寺看到新开放的紧那罗殿后,便有人传说,这是李世民登基后,救封在救驾中壮烈牺牲的紧那罗,才兴建此殿的。其实,并非如此。切不可把电影上的人物、事件,全都当作历史事实。那么,十三棍僧救唐王是否实有其事?救驾棍僧究竟是谁?到底是在哪里救驾了,怎样救的呢?

这件事,在少林寺内既有实物见证,又有描绘历史事实的壁画。历史真相的实物见证,在大雄宝殿前面,那通由李世民当年亲笔签署的圣旨,刻在《太宗文皇帝御碑》之上。上面清楚地记载着:李世民登基后对少林寺僧的封赐项目,和十三棍僧的法名,这是千真万确的实物证据。十三棍僧的法名是“上座僧善护,寺主僧志操,都维那僧惠场、大将军僧县宗”,同时立功的还有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僧满、僧丰等十三人。

描绘历史事实的壁画在白衣殿的后壁上,上面画着在古雒城东门外,十三棍僧一边抵御着从城内追来的郑将王仁则,一边保护着刚从城内救出骑在马上惊恐万状的唐王李世民。这幅充满战斗气氛的画面,能使人了解到当时救驾之不易根据《少林寺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十三僧洛阳救驾的时间,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三年。李世民兵出潼关,进逼洛阳,用以除掉自称郑王的王世充,这是一次大唐统一的关键一战。

当时,李世民刚平了在金城建立的秦政权薛举和在武威建立凉政权的李轨等人之后,乘胜而来黄河南岸。当时的王世充也是刚占据了股州、邓州,并有唐州长史来降,侵夺了当年隋文帝赐给少林寺僧的柏谷庄园,实力相当雄厚。尤其地处洛京八关之中,可以据险与李世民决一雌雄。在柏谷庄上屯田的少林僧徒,不甘心再受郑军之欺,听到唐王被囚于洛阳城的消息,十三棍僧便凭着自己的一身武艺,和对洛京地形了如指掌的优越条件夜入洛阳城救出了李世民,为大唐统一创立了功勋。

传说,那天半夜,十三根僧来到洛阳城外,身轻似燕地顺着城墙拐角,使出平日练就的本领,没费多大周折就爬上了城头。和尚志操以往出人洛阳次数最多,大街小巷道路最熟,大伙跟着他左拐右转,不一会儿,就在王城里找到了监牢。找到钥匙后,县宗打开监门,就出了被囚禁于此的唐王。十三棍僧拥着李世民,一齐向东城门跑去。这时,天已微明,志操就带领大伙,一声呐喊冲了过去,杀散了守城郑军,打开城门,县宗和尚仍背着李世民急急朝正东而去。

十四个人出城不远,一匹快马从城内领着大兵追了上来。志操回身拉,就把那郑将掀下马来,夺过马匹,一齐拥扶唐王李世民上马。县宗转身又抓起棍棒,一人断后。十四人这样且战且走。刚转过一个山头,忽然前面闪出一队人马,为首大将挡住了去路。十三棍僧正感腹背受敌,进退无路之时,忽然面前那员大将,带着大兵冲散了郑军。原来,来者正是唐将秦叔宝。李世民就这样又回到唐营。唐、郑两军对垒,十三棍僧又从寺内带来五百僧兵增援,击溃了王世充。

李世民登基后,在给少林寺僧徒的敕封圣旨中,高度赞扬了十三棍僧救驾和助战的赫赫战功。每人赐给紫罗袈装一袭,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赐食地四十顷、水磨一具,并刻石以记。这座石碑至今仍巍然屹立在大雄殿前面。石碑上还明确记载着:当年“翻城僧昙宗、志操、惠场等,其翻城时,是谁知委者,伪圆州司马赵孝宰、伪罗川县令刘翁重及李昌运、王少逸等。少林寺从此招起了僧兵,练武之风大兴。“地从梁魏标灵异,僧自隋唐好武名。”明代诗人傅梅,咏吟出如此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