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不靠譜的帶娃方式,一看就是親爹,哈哈哈哈

娃在哭,爹在笑

我相信,每個男人天生都愛球。

米米爸週末好不容易在家,在客廳裡陪著6個月的兒子玩球。米米媽才轉身離去,不過一小會兒的時間,就聽見米米在客廳裡爆出了哇哇哭聲。循聲跑去一看,只見爸爸抱著一個玩具球呵呵大笑。

這個球是鍛鍊寶寶觸感的,上面有許多凸起的小尖角。原來米爸為了逗孩子笑,來回拋球玩,不知怎麼就突發奇想,順手把球往米米平展的額頭上砸去。雖說玩具球很有彈性,架不住爸爸的力道足呀,這一下把米米嚇得大哭起來。

米媽得知原因後,抄起球也往爸爸頭上砸去。

難怪網上戲言:爸爸帶娃,只要活著就行。

隨遇而安型爸爸

網上見到一個視頻,小寶寶在旁邊以哈士奇的方式在拆家,爸爸卻在沙發上安安穩穩的睡著覺。相信每個媽媽看到這一幕,都會忍不住抓狂。

還有的爸爸挺會照顧自己。睡著時知道把自己裹得像個乖乖的蠶寶寶。可望一眼旁邊的孩子,真是一個大寫的"慘"字啊!

隨遇而安型的爸爸,處事泰然,正如那句"父愛如山",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穩如泰山巋然不動"啊!

比娃更熊型爸爸

能躺在寶寶旁邊老老實實睡覺的爸爸,不給媽媽們添麻煩,還算省了一點心。還有的爸爸比孩子更熊。

要麼不帶孩子,要麼就帶孩子玩電腦遊戲。

要麼寶寶不拆家,要麼父子上陣一起拆。

媽媽不僅要照顧一個小孩子,對"大孩子"更費心!

爸爸們有獨特的"治娃"技能

貼地上、綁桌腿,只要安靜,就算把孩子掛牆上也行。

沒有"訓"不好的孩子,都怪媽媽的方法不對。

爸爸帶娃,是專門用來來搞笑的。

儘管"不靠譜",可爸爸帶娃仍有許多好處

雖然爸爸帶娃也不讓媽媽"省心",但實際上也有很多好處。

有爸爸陪伴,孩子思維更立體

一個家庭裡,爸爸和媽媽會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思維方式,如果孩子只接觸一種,思維就會變得狹隘。

而爸爸們的理性思維,則可以很好地彌補媽媽較為感性的一面,讓孩子受到更全面完善的影響。

有爸爸陪伴,孩子更獨立

媽媽的照顧往往無微不至,爸爸卻隨心所欲。可正式這種隨心所欲,會讓孩子有更多獨立成長空間。

大包大攬,只會養出自理能力差、性格嬌氣的"小皇帝"。

有爸爸陪伴,孩子探索欲更強

媽媽為了孩子的安全起見,一般都是在孩子在室內活動。而爸爸則可以帶孩子到大自然中玩耍。

在不同的場景裡,孩子的好奇心得到釋放,探索欲會更強烈。

有爸爸陪伴,孩子更堅強

孩子若是摔倒,媽媽會心疼的扶起來。

可如果是爸爸帶孩子,會讓孩子自己站起來。看起來是"袖手旁觀",實際上會然給孩子更勇敢。

《養育男孩》與《養育女孩》作者,父親學專家比達爾夫(Steve Biddulph)認為,

"女兒會將父親作為異性的行為榜樣,而兒子會將父親作為自己的行為榜樣。"

爸爸在孩子成長中,擔任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喪偶式育兒"是家庭的不幸,希望爸爸們能多多參與孩子生活,媽媽們也不要太"嫌棄"爸爸們不靠譜的帶娃方式。有爸爸的陪伴,孩子的成長才能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