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寒亭区,寒国故地,世界风筝都中之都

潍坊市寒亭区,寒国故地,世界风筝都中之都。寒亭之名源于古寒国,因曾为夏代寒园治所,西汉王莽改古国为亭,始称寒亭,寒亭因此而得名。这里是潍坊风筝的发源地,享有世界风筝都中之都的美称;这里是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嫦娥奔月、柳毅传书的故事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岸。

在4000年前的夏朝,寒浞在此建立古寒国(伯明国);这里历史悠久,建安七子中的孔融、徐干,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等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这里是潍坊风筝的发源地,享有世界风筝都中之都的美称;这里是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嫦娥奔月、柳毅传书的故事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寒亭区地处山东省潍坊市北部,分别与寿光市、潍城区、坊子区、奎文区、昌邑市为邻,寒亭之名源于古寒国,因曾为夏代寒园治所,西汉王莽改古国为亭,始称寒亭,寒亭因此而得名。下辖7个街道:寒亭街道、开元街道、固堤街道、央子街道、大家洼街道、高里街道、朱里街道,其中,大家洼街道、央子街道由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区政府驻寒亭街道,总面积898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

据考证,原始社会时境内已有人烟。夏朝初为寒国,为伯明氏封地。商朝属莱国。周代属齐国、纪国、州国。战国时属杞国、齐国。秦朝属齐郡。西汉属胶东国。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凡古国皆立亭,且崇其封识,改古寒国为寒亭。东汉属胶东国下密。汉晋属平寿县。北齐改北海郡为高阳郡,属之;胶东县县治今朱里街道。隋开开皇六年(586)复胶东县,旋改潍水县。大业二年(606)改下密县为北海县,改潍水县为下密县。唐武德二年(619)置寒水县,六年 (623)废。

明洪武元年(1368)北海县并入潍州。明洪武十年(1377)省潍州,改称潍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潍县属莱州府。民国三年(1913)属胶东道,1925年属莱胶道。民国十七年(1928)直属于山东省。民国三十一年(1942)10月,潍县北部和寿光县九、十区合并为寿潍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5月寿潍县北部与昌邑县北部合并为昌潍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分属潍北、潍南两县。

1948年分属潍县、潍北、潍南三县;同年4月将城区、坊子、城南二十里堡等地成立潍坊特别市,旋改名潍坊市;同年8月将望留办事处四个区、潍南县四个区、潍北县二个区析出,合并为潍县。1950年1月潍南县并入潍北县,同年6月移驻寒亭街。1951年6月县政府迁固堤街,次年12月迁回寒亭街原址。1953年8月,潍北县并入潍县。1958年11月,潍县并入潍坊市。1961年12月恢复潍县。

1983年10月,撤销潍县建立潍坊市寒亭区,区政府驻寒亭。1991年5月设城区街道。1992年1月,东庄乡改设河滩镇;里疃乡改设张氏镇;郭家官庄乡撤乡设镇。1994年5月,郭家官庄镇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等8个村划入奎文区。2007年央子镇改设央子街道;泊子乡、固堤镇合并为固堤街道;双杨店镇、南孙乡并入高里镇;河滩镇并入朱里镇;寿光市大家洼街道划入。2008年2月,央子街道由滨海经济开发区托管。

境内可分为流水地貌与海岸地貌,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有浞河和引潍总干渠。地处暖温带东部季风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均气温12.1°C,年均降水量600毫米。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农产品;有棉花、黄烟、花生等经济作物,盛产西瓜、蔬菜和莲藕;北部沿海卤水储量丰富,盐业发达,有澎润土矿;有寒亭西瓜、潍县萝卜、南孙小枣、莱州湾梭子蟹等特产。

寒亭区距潍坊机场20公里,可达北京、上海、海口等城市。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交通方便,将融入济青双城半小时生活圈;有胶济铁路、济青高速、潍莱高速、东青高速、荣乌高速、206国道、309国道穿等交通干线过境;济青高铁在境内设有潍坊北站,北部有潍坊港,海运发达。

这里有中国年画之乡之美誉,享誉中外的杨家埠木版年画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有鲁家口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古遗址;有禹王台、寒浞冢、鲁家口文化遗址、金代一孔桥等古迹;有蔡家栏子抗日武装起义、潍县战役指挥所旧址等纪念地;有有高里禹王生态湿地、柳毅山、于家大院、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白浪生态绿洲、南促寨石坊等景点,其中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