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一次人民战争——战胜“瘟神”、消灭血吸虫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1958年,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图为1970年代初,江苏省镇江市召开血防小组会议。


“瘟神”——危害性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1950年代以前,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的身体受到摧残,田园荒芜、满目凄凉,出现了许多“无人村”“寡妇村”“罗汉村”和“棺材田”。图为1970年代初,血防动员大会。
镇江地处长江南岸,属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区内芦苇杂草丛生,疫情曾相当严重。中央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后,镇江男女老少齐上阵,千军万马“送瘟神”。图为1970年代初,被集中治疗的女血吸虫病人。

血吸虫的唯一寄生处是钉螺,只要消灭钉螺,处理好病人的粪便,血吸虫便无处存身。图为1970年代初,医务人员正在检验血吸虫。
查螺是血防工作的重点,为了最大限度地查清钉螺,镇江各级领导到普通群众都参加了义务查螺,场面十分壮观。男女老少,一手拿着镊子、竹夹子或竹筷子,一手拿着小瓶子或纸袋,排成长长的一排,拉网式地向前移动,每个人都睁大眼睛,一步一步仔细寻找着非常细小的钉螺。一旦发现有钉螺的地块,立即做上记号,上报血防站核实后,实行统一灭螺。图为1970年代初,人们在查钉螺。
灭螺方法,主要采取土埋法和“五氯酚钠”药物浸泡两种。那时多采取药物浸泡灭螺,由所在生产队组织劳力在有钉螺地块四周筑坝,然后用水泵灌满水,将一定剂量的“五氯酚钠”放入粪桶,按比例加水,用木棒搅拌溶解,再用粪勺在灌满水的有螺地块依次泼浇。图为1970年代初,人们在查钉螺。

尽管当年的血吸虫防治,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以“人民战争”般的气势和规模,广泛调动全社会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有史以来,镇江地区对于血吸虫病的一次胜利,创造了疫控奇迹,获得了很有价值的治理经验。图为1970年代初,围堰灭螺。
目前,在镇江市七个区中,丹阳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其他六个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但是,由于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十分复杂,血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战胜“瘟神”,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还需要人们齐心协力,才能够真正根除血吸虫病,彻底告别“瘟神”。图为1970年代初,药物灭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