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图旧照丨看魔幻之城——重庆变迁


1949年重庆解放时的解放碑

2016年9月,重庆解放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大约是上个世纪40年代,洪崖洞两侧的悬崖下就建起一排排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构成重庆城特有的风景。
近年来,随着抖音等短视频社交的流行,洪崖洞在人们眼里,成了“漫画里出来的世界”,是年轻人最爱去的景点之一。
磁器口码头原为古重庆北门,得嘉陵江水运之便,在明代就成为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
现在磁器口是一个同时具备人文和历史的景点,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上个世纪观音桥地区据说是跃进村水库,就是今天的观音桥家乐福超市附近。
如今的观音桥繁华无比,成为了重庆主城区的第一大商圈。
1925年10月,重庆朝天门码头,两旁房屋依山而建,往来行人穿行台阶之上,一片热闹场景。
2016年5月,“朝天门”当选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1987年,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和伦敦大学编写的《世界建筑史》中,首次收录了新中国建国后的43项工程,其中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列第二位。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也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上个世纪的城市公交,气包车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上个世纪的人们的深刻记忆。
如今的重庆,各种各样的交通应运而生,重庆的单轨是重庆的一张名片。
上世纪80年代,索道是人们渡江的交通工具之一,连接着江两岸。
现在的长江索道,是外地人来重庆必打卡的网红景点,人山人海。
上个世纪重庆站的站台,十分简陋。在陆运交通并不方便的年代,除了水运,重庆站承载着重庆向外的太多能力,位于菜园坝的重庆站辉煌一时。
如今的重庆交通得到巨大的发展,各大火车站的修建使得重庆与外界的联系越加紧密,图为位于重庆渝北龙头寺的重庆北站交通枢纽。
八十年代重庆长江大桥,那时江边还没有很多建筑,还没有信现代化小区。
截止2019年4月14日统计,重庆市境内有37座已建成长江大桥,12座在建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