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L1賽道擁擠異常 康寧傑瑞未上市便已面臨“紅海”競爭

在資本簇擁下,近年來生物醫藥逐漸走向了風口,但無論金元的舞臺多麼熱絡,一款新藥的誕生依然要從最初的基礎研發走向激烈的市場競爭,即使擁有強大研發背景和資本實力,也無法與最終的成功直接劃上等號。正是如此,康寧傑瑞才想努力讓資本市場認可自己。

據智通財經APP觀察,近日,生物醫藥公司康寧傑瑞已通過港交所聆訊,即將登陸港股市場掛牌交易。

康寧傑瑞作為一家根據港交所18A政策尋求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自身尚未盈利。不過對於此類公司,投資者早已不陌生,只要抓住公司研發管線和產品落地後的市場空間和競爭情況,便能對其未來投資價值有大致瞭解。

新藥未上市 市場已是紅海

在研管線的品類和進度是判斷一家生物醫藥企業內在價值的最核心要素,也是預估公司未來變現空間高低的重要依託。因此康寧傑瑞的在研管線值得投資者首先關注。

作為一家成立於2009年的生物製藥企業,康寧傑瑞的研發效率還是值得市場肯定。目前康寧傑瑞差異化內部管理線由8種腫瘤候選藥物組成,其中4種處於臨床階段。在這4款臨床期在研產品中,進度最快的是適用於膽管癌的KN035,該產品由康寧傑瑞與思路迪聯合開發,目前在中國進行III期臨床試驗。

除此之外,公司的其他核心產品,靶向PD-L1和CTLA-4的BsAb免疫檢查點抑制劑KN046、新一代抗HER2 BsAb抗體藥物KN026以及一種基於CTLA-4的免疫抑制劑融合蛋白的藥物KN019等的研發均只進行至臨床I/II期。

從在研管線的研發進度來看,PD-L1單抗KN035或將成為康寧傑瑞首個實現商業化的產品。不過展望該藥的市場,投資者或很難對其未來商業化表現保持樂觀。

眾所周知,PD-1/PD-L1這條賽道現已非常擁擠。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已經有5款PD-1/PD-L1產品在國內獲批上市,截至今年8月31日,還有21款已在國家藥監局登記,有10款正進行III期臨床試驗。

在市場競爭環境擁擠的情況下,PD-1/PD-L1市場卻未體現出“包容性”。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PD-1/PD-L1抑制劑總體市場規模僅1億美元,直到2030年也不過增長至104億美元。百億市場想養活不斷增加的眾多競爭對手,待康寧傑瑞的KN035落地後,面臨的競爭環境可想而知。

不過KN035也並非毫無亮點,智通財經APP瞭解到,相比於目前獲批上市的同類產品,KN035在用藥方式上實現了一定創新。該藥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款可實現皮下注射的PD-L1抑制劑。相對輸液而言,皮下注射安全性、便利性優勢較大,並且能降低用藥成本。這些優點或將成為KN035上市後突出重圍的關鍵因子。

研發、生產和商業化均需“補血”

新藥正式落地進行上市銷售,往往是一家生物醫藥公司業績反轉的開始。新藥上市越早,投資者投資回報期也就越短,康寧傑瑞同樣也不例外。

不過,對於目前臨床試驗進展最快的KN035,康寧傑瑞並未能在招股書中明示其上市時間,只是提到將在2020年年底之前提交第一次BLA。而公司另一款核心產品KN046的BLA申請則更要到2021年。

新藥上市期限未定,公司“造血”便遙遙無期。由於沒有商業化產品,康寧傑瑞至今依然處於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在2017年和2018年度,公司分別虧損了6482.6萬元和2.0億元。

其中研發開支是康寧傑瑞最大的一筆費用,其研發開支包括與CRO、CMO、臨床試驗站點合作的第三方訂約成本、候選藥物的原材料成本和研發人員的人力成本等。其中第三方訂約成本最高,佔研發支出的50%左右。

數據顯示,2017年和2018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5322.1萬元和6560.8萬元,2019年上半年則達到5575.2萬元,同比增長109.8%。

在沒有穩定收入的情況下,現金流狀況的好壞便直接影響公司經營狀況的好壞。可以看到康寧傑瑞在2017年和2018年的現金流狀況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根本原因在於,在2018年11月,康寧傑瑞母公司Alphamab Oncology完成了A輪融資,募集了超過1億美元,及時為其“補血”。今年5月,Alphamab Oncology再次完成6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所以截至6月底,公司的現金流狀況才有所好轉。

但9億多元的現金對於康寧傑瑞而言,似乎並不夠用。智通財經APP瞭解到,目前公司需要用錢的地方分佈在公司的研發、生產以及商業化領域,包括在研管線中KN046、KN026和KN019的臨床開發、公司銷售團隊和渠道建設以及生產廠房和設備的建設。因此,此次在港IPO,公司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方向便在這幾個方面。

對於投資者而言,對於康寧傑瑞的期待莫過於未來公司新藥上市後的表現。儘管PD-1單抗藥物市場商業價值巨大,但根據目前市場經驗來看,新藥上市後的實際推廣階段,公司在取得營收的同時,新藥的繼續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也或將出現大幅增長,導致其仍不能實現扭虧為盈。因此投資者在康寧傑瑞新藥正式落地前或將對公司採取較為謹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