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未出生时,父亲因欠人钱上吊自杀了,我争口气考上学当了老师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李明磊,今年81岁了,1939年的那年农历3月,我出生在皖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我刚出生的时候,就没了父亲,听母亲说,在母亲怀胎十月的时候,父亲因为欠人家钱,上吊自杀了。解放后,我做了一名老师,当了一辈子人民教师,没有父亲的日子,让我这一生都沉默寡言。我是一个普通的人,回忆这一辈子,我觉得做个老实人不吃亏,挺好。


讲起我的故事,还要从我的职业开始说起,1993年3月,我就从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沟西小学的教师岗位上退休了,后来,学校缺少老师,又返聘我重回学校干了一年,这是1994年,小学五年级毕业班的时候,我和毕业班的学生还有学校老师合影,二排左四是我,可以看得出,这里面就我年龄最大。
那时候,农村小学的教室条件并不是很好,学校的墙斑驳陆离,这是我返聘回学校后,所教的一年级学生的教室,后来我走了,教室成了这个样子,那个时候学校盖校舍,还要村里出钱,村里再向附近几个自然庄的老百姓收一点钱,凑个数之后,才能盖几间教室,虽然条件艰苦了点,但是大家对于教育,对于求学的渴望,可没有松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待了一年又一年。

沟西小学因为学校的东面,有一条大沟,沟的的东面,叫做沟东,沟的西面,自然就叫做沟西了,这条沟,在清朝乾隆年间,因为东西两侧的百姓时常为集市设在沟东还是沟西发生争执,后来闹到了官府,官府来了人,就把集市设在沟的东侧,也就改了名,叫官沟集,一直延续至今。这是我们当时沟西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办公和上课的情景,由于教室紧张,老师和学生就在一间房子里了。
每年冬天的时候,教室里南北的窗户,都非常的冷,教室的黑板,就是涂了一层油在墙上,孩子们用的书桌,都是木头做的,那时候还好一点,在这之前,学生的书桌还是用泥做的,那时候小学高年级要上晚自习,学生回家吃过饭以后,就会端着一个用墨水瓶改造过的煤油灯,到教室里来上课,冬天冷的时候,就从家里带上几条蛇皮口袋,用剪刀裁开,然后用钉子订在墙上遮风挡雨。
我其实是不太想离开学校,不想退休的,但是年龄到了,自然会离开。学校里后来添了新的办公桌,但是并不是多么的高档,比起现在来,那时候条件真的和现在没法比。后来,这所小学在2000年以后,因为涉及到煤矿塌陷区,周边几个村子里的老百姓,也都整体搬迁搬走了,我也搬走了,这几张老照片,也算是这所小学后来最后的影像资料了。

1991年的时候,我就获得了省里发的这样的一个证书,从教30年的证书。其实,我是从1957年开始当老师的。这话说来就长了。为什么要选择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呢,为什么要当一名老师呢?那时候我就想争一口气,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就是能有一口饭吃,不至于再忍饥挨饿了,而且,我还要照顾我的老母亲。
母亲是我一生中,最亲的人,我出生后,就没见过父亲,因为他上吊自杀了,那时候我还有哥哥,后来,哥哥被抓了壮丁,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都是和母亲一起,讨饭度日,当我上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口粮了,母亲就带着我外出讨饭,讨到一点粮食以后,就带回家,然后再继续供我读书,我从小也就很懂事,学习一直很好,老师见我外出讨饭去了,不去上学了,还去我家找我,劝我回去继续读书,一边要吃饭,一边要读书。
后来,我的哥哥回家了,我和母亲就跟着哥哥过,他结婚了,母亲和嫂子处不到一起去,我也是没好日子过,放学回家还要割草喂牛,啥活都干,有时候还吃不饱,就这样,母亲就带着我又单过了,她时常教育我,要好好读书,改变命运,最好以后能当个教书先生,因为上师范,不要钱,不要学费,那时候还有补贴,出来后就有工作,还能拿工资,这对于和我相依为命的母亲来说,特别的重要,就这样,在我少年的心里,埋下了当老师的念头。

上一张照片还有这一张,都是我后来的一些工作证件。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考上了宿县符离师范学校,白居易的那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的就是符离集这里,当年白居易路过这里,写了这样一首诗,我当时就告诫自己,一定不要惧怕困难,人生的春天马上就来了,在1957年,我还没毕业的时候,因为国家急需要人才,就被分回老家镇子上另一个村子,当了一名小学老师。
刚上班的时候,我一个月13元工资,为了让母亲尽快的过上好日子,我就把母亲也接到了那所叫白塔的乡村小学,离家有几十里路,走路要走大半天,那时候也没有车,基本上都是步行,我后来辗转了几个小学教书,一直没有骑过车,都是步行走路去上下班,我个子高,经常走路也锻炼了我的身体,快退休的时候,还给我评过优秀教师,这是当时的证书,很多能够留存记忆的东西,因为搬家,都找不到了。我工作没多久,就遇到了我的爱人。
由于我从小没了父亲,家里穷,条件也不好,能有个人看上我,我觉得就不错了,那时候,我刚到学校去教书,还是比较受人尊敬的,周边的父老乡亲,见面都会客气的喊我一声,先生,也给我了很大的工作动力。我的老伴比我大两岁,她从小就没了爹娘,也是一个苦命人,村子里的人,觉得我们俩命运挺相似的,而且,她也不图我什么,也愿意和我在一起过日子,就这样,我们俩就结婚了,这么多年,我们俩走过了五六十年的人生,一直没吵过架。

我们俩结婚后,生了7个孩子,3个儿子4个女儿,除了大儿子没当老师,其余的孩子都当了老师,我觉得当老师挺好,很安静,就是教书育人。这一辈子,我要感谢我的老伴,当年,是她支持我一心放在工作上,她还要在家做农活,照顾我老母亲,还有几个襁褓中的孩子,为了挣工分,家里还喂了一头大猪,要不然家里不够吃的,没办法,苦日子,难日子就这样挺过来了。这也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共同的一些经历,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不敢想象了。
现在,我和老伴住在镇子上的一个还原房里,我们的生活很简朴,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但是我心态好,平时也不多说话,幸福的是,我的几个孩子还会经常的回家来看望我们,有时候给我和老伴做顿饭。只有一个女儿嫁的有点远,离家100多公里,在砀山,她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外孙,今年夏天已经大学毕业,被保送读研究生了,读的是北京大学的本科,保送的研究生也是北大的,我很高兴,我觉得知识还是能够改变命运的。
老伴和我在一起,除了谈论几个孩子之外,也不会和邻里之间说三道四,从没有和别人有争吵,她没上过学,但是懂得道理,也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我觉得我是幸福的。小时候在旧社会,吃了很多苦,父亲过早的去世了,母亲和我相依为命,幸运的是,我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也赶上了好时候,赶上了新中国,赶上了好时代,要不然,我真的不敢想象,我还能不能有一家人,能不能有能力挣一口饭给我母亲吃。

我还记得一件事,在我母亲和我外出讨饭回来后,有一次,母亲开始学着去做馍,煮茶叶蛋,带着我到离家6公里的镇子上的火车站,去卖茶叶蛋和馍,这些小本钱,还是借的,当时,因为一直出去讨饭也不是个办法。然后,一位过路旅客买了我的馒头没给我钱,我才9岁,就追着火车跑,问他要钱,结果被旧社会的路警抽了我几鞭子,我挺委屈。
母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善良和勤劳的人,所以,这一辈子,都在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教书做事,我觉得首先我要对得起我母亲,他给我一个生命不容易。从小没有父亲的我,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也不多说话,幸运的是,我当了老师,别人也都很尊敬我,也没有谁欺负我。在学校里教书,我只是想安安静静的给孩子们上课,也不想当校长,所以,大家也都很照顾我,如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退休都已经26年了。
我对现在生活的很满足,在老家农村,我每天还坚持劳动,我觉得做父母的,一定要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一定不要放弃学习,学习会改变你的命运。如果您有故事,或者您身边有这样的故事,欢迎点击关注图说江淮,并私信提供故事线索,讲述您的人生故事,温暖每一个前行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