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诗词读巴中》——第一站 恩阳水码头

巴中新闻

"烟梦巴河夜煮愁,千帆港岸堵潮流。

木屋盈客无虚座,星点麻油影月楼。"


这里,曾停靠过无数来自各地的船舶,流转了无数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诉说着恩阳昔日车水马龙的繁华丽景。今天的《跟着诗词读巴中》我们就一起走进恩阳水码头,探索岁月里的码头往事,追寻恩阳古镇的繁华起点。

Apr. 17

2017

+


by: 巴中新闻


跟着诗词读巴中呢,今天我们的脚步来到了恩阳的水码头,那么站在我身旁的这位是我们恩阳中学的江老师。

江春华



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巴中市作协会员,从小在祖父的影响下,对古诗词情有独钟,大多时间从事古文化研究,所写诗词多次在中华诗词论坛、诗词四川、巴中诗词及诗词吾爱网上发表。


江老师,你好。

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恩阳河水码头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概况呢?

既然是诗词,那我们就这边看一下水码头的遗址,这上面有个古诗,写着“千盏桅灯照恩河,只见船帆不见波”写当时恩河的繁华景象,这是过去的,那么现在我可以带你到现场去看一下。


恩阳古镇因水而生 因道而盛

历史上的恩阳

是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 水运十分发达

上通南江 下至重庆


停靠的木船


是川东北大巴山深处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有“小重庆”和“小上海”之美称

水码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

清朝是其最繁华的时期


恩阳古镇


我爷爷也是这里的商客,他有一首诗说:“千帆靠岸千层浪”就和刚才那首诗叫做“千盏桅灯照恩河”,是相互应和的,可见当时确实还很繁盛这儿。

——江春华


好个恩阳河 粮棉油很多

背夹日夜运 船舶堆成坨

——江春华


背夹日夜运、船舶堆成坨,这句诗词在江老师口中念的意犹未尽,这也生动形象的展现出这座码头的繁华与兴盛。



恩阳古镇


传颂中的民谚“早晚都是恩阳河,到了恩阳歇一脚”就是指南来北往的客商,无论时间早迟,都要赶至恩阳,在这歇息、游览、乘船,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形成了古镇“日有千人撑篙,夜有万盏灯火”的码头独特文化。



万盏灯火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恩阳古镇的水码头渐渐的冷清了下来,不过,在这座残存的古迹——起凤桥上还能找到恩阳当年兴盛的遗迹。



起凤桥


建于清朝中期由青石铺就的起凤桥是国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平板石桥之一,也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江老师,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这座桥的历史?那当时修建石桥它这个意义何在?

当时恩阳运这个布匹、丝绸,还有就是恩阳古镇里打的铁器、竹编,旺苍那些商客到这边来的话,他就必须要经过这个道。

所以说这个桥不仅连接了行人的这样一个通道,更加是联通两地经济的枢纽。

岁月如歌,今天的水码头已不再热闹。但是,她仍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向世人诉说着她独有的魅力和韵味。

这个完全是石头与石头衔接的,

天然衔接的。

这个缝隙你看,是用石头再补起来的。

这是后来补上的。中间这个石头就相当于一个栓子。通过这么多年自然灾害它都依然是完整的。

繁华落去 沉淀静美

如今这座“千帆竞渡”的水码头

已成了古镇三千多居民

与自然亲近的好地方

孩童戏水乐开颜 浣女石滩捣衣欢

在河边 随处可见



孩童戏水乐开颜 浣女石滩捣衣欢


随着对滨河路的改造,今后我们这个河面更加热闹,以前是商船,现在是旅游船,随着我们滨河路改造完成,这变成我们旅游的一个滨河路景区,千帆竞渡的场面就会重现。

——江春华


望着这宜人景色 思绪不禁飘向远方

在“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乐趣中

摇着一叶扁舟

缓缓地行走在波光粼粼的小河里


水碧山清微风起 柳色如烟絮似雪


在“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的嗟叹中

梦回这繁华盛世

再来一览这千帆竞渡的盛景



烟梦巴河夜煮愁 千帆港岸堵潮流

木屋盈客无虚座 星点麻油影月楼

——江春华

烟波渺渺水茫茫 竹影深深路幽幽

历经繁华与沧桑的恩阳水码头

将会随着升级改造的完成

以另一番风味与色彩呈现在我们面前


烟波渺渺水茫茫


千年的水码头也照进了恩阳古镇的繁荣

《跟着诗歌读巴中》明天将

带领大家一起穿越千年

走进恩阳古镇

领略小镇的风情万种




恩阳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