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81杠步枪就送到中越边境一线试用,受到参战部队一致好评


国产81-1式自动步枪:俗称“八一杠”。是我国第一个班用枪族设计定型,定名为81式7.62毫米班用枪族。其中步枪包括木托的81式自动步枪和折叠枪托的81-1式自动步枪,二者的区别仅在于枪托的形式。81-1式自动步枪同56-2式冲锋枪枪托折叠结构和原理完全相同,依靠枪托卡笋上的自锁斜面同枪身进行配合。当枪托处于伸开或折叠状态时,卡笋会自动落入卡笋槽内自锁。


81-1式自动步枪采用了7.62×39mm口径枪弹。在1983年,首批81杠装备我军,很快送到了中越边境一线试用。和上一代也试图搞步冲合一的63式自动步枪不同,兼具优良的可靠性和出色的单连发射击精度的81杠得到了参战部队的一致好评,中央军委很快做出了大批量生产81杠的决定,从此81杠彻底摆脱了过渡型号的名头。
81-1式自动步枪的自动方式为活塞短行程,即火药燃气通过导气孔进入气室后,推动活塞带动活塞杆向后运动一段行程,活塞杆撞击自动机,赋予自动机后坐能量后,活塞不再后坐,自动机靠惯性完成后坐行程。此外,81-1式自动步枪导气箍上装有气体调节器,有大小两个气孔可供选择。正常射击条件下,直径2.1毫米的小孔即能保证自动机可靠后坐。

81-1式自动步枪的枪托也是右向折叠,用快慢机代替原来的保险扳把,并移至机匣的左侧,很好地解决了枪托与快慢机相互干涉的问题。为了遮挡去除保险扳把后机匣与机匣盖间的拉机柄让位槽,81-1式自动步枪加长了枪机框的尾部长度,这也是导致81-1式自动步枪的全枪长于56-2式冲锋枪的原因之一。
81-1式步枪与56-2式冲锋枪不同的是,抛壳挺不是单独地点焊于机匣上,而是同中衬铁一体铆接于机匣上,在中衬铁中央设置了空仓挂机,射击过程中射手可以直接观察弹匣是否有弹,提高了枪支使用的安全性。81-1式自动步枪在枪口加装了膛口装置,下方有通条和刺刀的卡槽,后端装有发射40毫米枪榴弹的卡圈,从而具备了点面杀伤的能力,填补了300米内手榴弹与轻型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白。
81-1式自动步枪和56-2式冲锋枪都采用了两端胀铆的方法,但在部队实际使用中发现,大量枪托轴因为胀铆失效遗失,因此在后期的生产中将枪托轴改为“T”形铆钉。81式自动步枪在外观上虽未完全摆脱苏制自动步枪的影子,但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射击精度也优于56-2式冲锋枪。中国81-1自动步枪不仅精度高,而且可靠性极强,在实战中取得了突出表现,先后出口到斯里兰卡、非洲、缅甸、孟加拉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