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大雁塔,枉来西安城。”八百里关东,十朝古都最得意景区


“不去大雁塔,枉来西安城。”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去西安的必游之地,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距西安市区4公里的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所以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相比寺内大雁塔的知名度,慈恩寺这座古寺庙的光环明显黯淡了不少,但它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慈恩寺。

说到大雁塔,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玄奘,另一个是白居易。相传大雁塔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 ,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大雁塔南广场建于大慈恩寺前,于2001年初建成,占地32.6亩,建有玄奘塑像,雁塔古刹佛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阐释。雄伟高大的玄奘雕塑似乎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入世的积极姿态,对广大信徒大众讲经开示、宣扬教义,向人们传达着佛法的神奇与生命轮回的奥秘。
唐中宗神龙年间,有一个叫张莒的中了进士,便在曲江宴饮,喝完酒以后是越来越开心。于是去了慈恩寺游玩,看到大雁塔下雪白的墙壁,忍不住把自己的名字题了上去。后来很多中了进士的人,觉得这样做很是称意,于是纷纷效仿。当时,在大雁塔题名的有许多名人,但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白居易二十七岁时便进士及第,在同时考中的十七人中最为年轻,诗人当时很是得意啊,于是挥毫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放在现在,有些人估计理解不了这个行为,在当时中进士只是有了做官的资格,想要做官还得参加考试,用不得这么高兴吧,巴不得全世界知道!但是,这放在当时的时代,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们知道,范进中个举人就已经是四十多岁了,得知自己中举,范进高兴到发疯,这么一对比,就可以理解慈恩塔下题名的行为了。
当然,不仅白居易在这里作诗留名千古,唐代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登临大雁塔并留下了传诵至今的佳句,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由此可以看出大雁塔气势恢宏。
登上塔顶便可以俯瞰整个西安城,大慈恩寺,闹市之中的一片净土,可谓是真正的“大隐隐于市”者,但游客熙熙攘攘,同样但不到安静。处在闹市,只要内心宁静、淡泊,人生处处都是修行之所吧!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