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油画,看了,看了也就看了,此心光明,云淡风轻

这一届油画,看了,看了也就看了,有印象吗?

网上连评论都很少,不单评论少,赞美的也少,不单赞美少,连批评的也少,不单批评少,连信息都很少?

何解?国画方面有那么多的争议,搅起了那么多的话题,怎么油画这么冷?

冷到连骂都无人骂了?

难道真的到了以下地步——哀大莫过于心死,估计人们都懒得去理睬了!

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很伤人,但这冷场,如何受得了?须知道,这是五年一次的大型全国性展览啊!是代表了这段时间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的展览啊。

但是,看了,印象比较模糊,确实找不到特别出众的东西。

甚至,有些东西看着眼熟,之所以眼熟,是因为网络,不少东西已经是我们很熟悉的东西。参考网络照片的痕迹,挺明显的。当然不是不能参考照片,而是,能否把这些照片画得感人点?

其实,在今天来说,油画技巧已经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经过几年训练,一般人都能掌握这些技巧。

一幅油画的好坏,除了技巧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内容与思想。

这届油画的内容则有点奇怪,一群群不知干什么的人,或一个个不知什么来头的老人,一张张似乎很有个性的色块,一堆堆不知是什么东西的东西,……

看完了,有什么印象吗?

所以,问一下各位欣赏过的朋友,这一届油画有感情吗?

没有感情,除了炫技,炫效果外,还能找到什么东西让人流连忘返?

尽管前几届的油画也不觉得有多伟大,但是仍然有一些比较令人感动的作品,例如李书平心《小夫妻》,这样的画作,表现一对平凡的小夫妻,情感质朴,但很接地气,让人感到亲切,这样的画作让人记住了,汪建伟《给妈妈的信》,也出现了感情,也描述了平凡而真实的情感,有一定感人的魅力。

(李书平 小夫妻)

(汪建伟 给妈妈的信)

再也难以找到象罗中立的《父亲》那样震撼人心的作品了,那样用情感倾注出的作品,真的再也难以见到了,惆怅啊!

(罗中立 父亲)

再问一下各位观众,这届油画贴近人民吗?

我们一直在说,艺术要服务于人民,服务社会,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过往届,依然能看到这类作品,如忻东旺所画的《早点》,就很有生活气息,看着这些平凡的人,平凡的场面,却又能让人有丝丝暖意,也算没有脱离人民了。

(忻东旺 早点)

然而,这一届油画也有些画貌似表现人民,表现社会生活的作品,可是无论怎么看也无法感到丝毫的温度!无法看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入。

这届油画反映哪种感觉,更像画家将自己当成局外人,麻木、客观的去反映,去猎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凸出的东西,画的东西根本就没有感人的地方。部分反映的小情小调小幸福,真的找不到什么思想的内涵。

而一些反映军旅生活内容的作品,实在是没内容,仅存形式。

而军旅题材在过往几届则是亮点颇多的,比如下图,挺令人印象深刻的。

(白展望 壹玖肆玖)

还想问问看过的朋友,这届油画有政治与历史方面的内容吗?

似乎没有,对于一个如此大型的全国性画展,内容实在太狭窄了。

如此说来,这一届油画岂不是乏善可陈?

也不完全是,局部还是是些肯定的,比如,满头满身装饰品的少数民族形象少了,前几届有不少这种画,其实这种画就是去拍些少数民族的照片回来对着画,好象这样就有艺术了一样,估计,画家们都不好意思天天画那玩意了。

(本届油画入选作品)

另外,探索式的作品多了些,包括了表现技法,色彩的思辨等,都有了些新的感觉。算是一种创新。

最后,郭润民那幅《和谐四季》挺好的,可惜这样的作品不多。

(郭润民 和谐四季)

罢!贬的多夸的少,不说了,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