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山寺吃自助素斋,20一位,菜多油少很实在,美女师兄给辣酱


突然想爬山,去哪儿呢,上海只有佘山一个小土包,往苏州去吧,上次爬了灵岩山觉得高度刚刚好,而且步道两边都有树荫不至于晒成黑炭,夏天出汗是一种享受,也是对夏天的尊重,爬到山顶来到灵岩山寺,发现这里新开了一个素斋自助,20块一个人,虽然在家准备了便当,但依然想尝尝这个直营素斋咋样,咱跟着镜头吃一遍,走……


入口处付了款,穿着僧鞋和T恤衫的小哥告知:素斋从下午3点半左右开始,只上一轮菜,直到吃完为止。进了大堂一瞅,洁净清幽,虽然是平日,吃饭的人还不少呢,轻声地放着佛教音乐当背景,开着空调,用餐环境很怡人。
每个人都很节制地先每样菜拿一点,吃素斋讲究不贪,吃多少拿多少,浪费是大忌。基本上没看见餐盘堆成山、一走菜直掉的现象。食客们要么安静地吃着饭,要么边看手机边吃饭,即便结伴前往的,也低声交谈,如果每一家餐厅都能做到这样该多美好哇。

来看看菜吧,总共热菜有十来种:豆干木耳冬笋干、油炸平菇、青椒豇豆、空心菜、南瓜、木耳白菜、素火腿炒青椒、清炒蚕豆、胡萝卜炒西兰花、青椒白蘑菇……主食是米饭,虽然才4点,很多菜已经快光盘了,从菜品的余量基本可以看出哪个菜最好吃,这是最直接的味道探测器。
水果区,有三种、苹果、绿冠梨、未知果,中间那盘子因为太过美味提早被瓜分殆尽,瞅了半天余渣儿仍无从得知是啥,打完菜我还特意往别人的桌子绕了一下,也没看见这种果的影子,想必一定是贼拉受欢迎的好料,下回我三点半来看个究竟,这就是一个吃货的坚持。
凉菜区和饮品区,凉菜有蔬菜沙拉、盐水带皮花生;喝的有绿豆汤、柠檬水、西红柿土豆汤,我拿了点儿沙拉和几粒花生,别管味道咋样,这些菜看着都非常干净,虽然菜色简单,但透着一股洁净的能量。
这是我们两个人的餐盘,打了几种菜,小碗里浑浊物是绿豆汤,微甜,绿豆很酥烂,常温。山堆比较高的是我的那份,果然不出我所料,剩最少的菜是最好吃的,炸蘑菇和豆干冬笋脱颖而出,炸蘑菇不输一般饭店,冬笋除了个别老点儿,味道甜咸适中,下饭能手。
正吃着,旁边的大爷跟我唠了起来:“这素菜能吃饱么?我每天都在这儿吃……”“能吃饱,味儿还真挺好,您是在这儿上班?”“嗯,在这儿的工地给寺里干活,修后山那个旧石桥,每天寺里发餐券都在这吃,早饭在另一个食堂吃,有粥、馒头、咸菜……”
大爷说,你要觉得太清淡可以去跟后厨要点儿辣椒酱,矮油,大爷懂我,这饭菜好吃是好吃,如果有点儿辣椒可能更带劲,你看这个素火腿外观上看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味道也是。
同伴夹了点儿南瓜,尝一口后说:“惊为天瓜,原汁原味儿,有童年的味道,朴素但好吃极了……”吃货的世界哪经得起这般引诱,分食一块,果然十分质朴,只有南瓜本身的香甜,不是十分糯,但很软,连肉带皮,更像甜品,最好留着最后收尾吃。
因为大家座位挨得都近,刚才大爷一句辣椒酱被旁边一位美女师兄听见了,连忙起身拿着一瓶辣椒酱过来,满面堆笑地问:“是不是觉得很需要点儿它?”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地事儿都能成……谢谢谢谢,好心人峰会么今天是?!萍水相逢,拔酱相助,真是感动。

多余的客气自不需要,我们拿了双新筷子夹出来两坨辣酱堆在各自盘子里,速速归还师兄,她说她总来这儿吃饭,初一十五必来,每回都自备一罐辣酱,大家分着吃,吃饭更香……我暗自决定下次自己也背上一罐,把爱心辣酱传递出去,大概这就是善的力量,它让我发自内心地想从善如流,接受这种方式像呼吸一样毫不费力。
有了辣酱助阵,这点儿饭菜和菜汤泡饭还在话下么?筷子翻飞间,更觉这顿饭吃得美,吃得满足。
唉,爬完山后遗症之一就是费饭哪,又添了点儿菜,还特意夹了两块南瓜,这自助素斋最大的亮点在于:菜色简单丰富、味道质朴、不油腻……其实来吃素斋的人追求的也不过如此,并不需要多花样百出。
当食物简单时,更容易品味出食材的本味,也让人的就餐过程更加从容、宁静,吃完饭,爬山的汗也消了,吃下最后一粒花生,喝下碗底最后一口绿豆汤,干干净净,实实在在,下次我还要来,记住,三点半,非要瞅瞅那盘神秘水果到底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