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闰土:年少不知其义,沉浮于世俗之时,方知“我们”都是闰土

年幼时拜读《故乡》,带着少年的懵懂和激情澎湃,无法读懂曾经让少年鲁迅引发“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后来会变成一个如此瑟缩的人。

待人到中年,复去拜读,方明白这便是两种心境的互相交替,从年少轻狂的意气风发,到参透现实的无可奈何。闰土的改变,便是心境的变化,亦是“我们”的变化。

鲁迅是痛心的,他记忆犹新的闰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长工儿子,他们之间的交往跨越了阶层的差别,毫无顾忌,闰土会带领他去尝试许多新鲜的事物,让他拥有一段新奇的时光。这样的体验,无疑是别开生面的。故,当二人再有机会相见时,鲁迅是如此的忘其所以,可他注定失望了。再相聚,二人已然隔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闰土,亦是六个孩子的父亲。

没有温情的寒暄叙旧,只有闰土拘束的叫着老爷,佝偻着背脊,脸上满是辛劳留下的褶皱和黝黑。鲁迅是知道闰土为何会如此改变的,他只是不敢置信,记忆中那个神采飞扬的少年,会变成如此模样。鲁迅曾经说过,人民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三个,先是生存,后是温饱,最后为发展。而闰土,勉强保证生存,温饱已是他最大的追求。

想来鲁迅是以为,记忆中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不该如此的屈服于现实。但,不部分人,只是被现实击垮,或者,十分勉强的扛起现实负重前行。

中年闰土和中年鲁迅沉默无言,彼此都知道对方不再是曾经的少年,或许都有感慨,但这份感慨,抵不过岁月的冲刷。昨日之事不可留,今日之事多烦忧。过去的,只留存在时间长河中便足以,今日和将来,才是能够追求的。

不得不面对的是,“我们”都是闰土。此处的“我们”,是指那些已经肩负起家庭责任的人们,经历了社会的历练,沉浮于生存和责任之中,步步艰辛,却一直未言放弃。当历经沧桑,少年的踌躇满志变成了中年的趋于平缓。不是有心改变,只是时间改变了周遭的一切,一切的变化,只源于对这个世界的适应。

年少的闰土,不用承受奔波之苦,更没有妻儿需要养育。那时的闰土,只需要听从长工父亲的话,然后漫山遍野的玩闹嬉戏便好了。他过的怡然自得,对于主人家的少爷鲁迅,没有敬畏,更多的是同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这便是没有经历社会洗礼的单纯少年。他尚且不能明白阶层的差距会给自己带来多少的不同,这多像年少轻狂的我们,未曾经历挫折,内心的小世界是如此的真善美,且不知天高地厚。

等人到中年,一抬头才惊觉时间的摧残竟是如此的惨烈。少年闰土走过了人生的必经之路,一家老小的供养,生存的压力竟然如此庞大。他是否会在午夜梦回,被年少时的胆大妄为吓出一身冷汗,亦或是抑制不住的怀念。怀念青葱岁月中,天真烂漫的自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梦醒了,鲁迅一家是闰土的衣食父母,他仅仅是一个长工,失去这一切,他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证,这也解释了为何对着中年鲁迅,闰土是如此的卑微和略带讨好。

这种对于彼此悬殊对位的认知,亦是时间赋予他的自知之明。而他,已无法承受失去的后果,比起可能的冒犯,倒不如如此的恭维。

中年闰土的小心翼翼,大部分人都能理解,因为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境界,明白如此的处境的无奈。不是不想改变,只是改变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一定能够承受。

从来如此,便对吗?不一定对,但是大部分人都丧失突破的勇气和决心,宁愿随波逐流的活着,也不愿孤注一掷的拼搏。平凡的人有千万种平凡的活法,能够突出重围的终归是少数。而这些少数,便成了传奇一般的存在,可以在有生之年被常常提及,随后感慨,自身的平凡。

但,平凡何尝不好?为什么不能和自己和解。书中的惊涛骇浪只属书中人,书外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方是真知。放过自我何尝不可,做闰土并不可耻。闰土可以为了鲁迅的几个桌椅板凳暗自欣喜,他没有巨大的抱负和理想,专注于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来的太遥远,如此的不切实际。不是没有过,只是后来放弃了,选择了回归生活的平淡。安康富足之余的功成名就谁不想要,但真的要得到要经历如何的千锤百炼,这些心酸真的可以承受吗?想来未必,如此,何不享受当下,安然于此?

闰土学会了与生活和解,与过去的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和解。而我们,大部分都学会了和自己,和生活和解。告别那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少年,迎来了岁月静好的时光。岁月荏苒,稍纵即逝,原谅了那段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青春,在生活中感悟了人生的艰难,生存的复杂。对于不平事,学会了宽容以待,而非冷嘲热讽的不留余地。

登高望远之心已逝,更多是对身边人的妥协,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稚嫩的孩子尚且柔弱,携手的爱人需要陪伴。这一切,都是拼搏的理由,都是妥协的原因,并不可耻,反而相当值得奋斗和敬畏。

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这一切的改变,本身便是一种最大的成长。不会有人是宇宙的中心,世界的主宰,而我们能做的,是成为自己一方小世界的支撑者,负重前行,必当更加努力。成为一个普通人,并不是一件天崩地裂之事,接受自己的普通,本质上不过是放过自己的执拗,关注当下。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都是我们,只是时间段不相同而已。少年的闰土,未曾经历世事,对于社会和自己没有足够的认知,他的意气风发是源于无知。等社会沉浮以后,才明白生存的艰难,方懂得活着的意思,不求荣华富贵,但愿平安喜乐。

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抛弃过去,抛弃属于少年闰土的岁月,只是学会了放下。所以我们皆是闰土,甘于平凡何错之有。

社会的漩涡让众多人难以抽身而退,认清自身的不足和局限只是对于岁月的和解。回归生活的本质,是对彼此的负责。做自己生活的英雄,将年少的懵懂永存心中,然后步履不停,一直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