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哈尔滨俄国人,有的沦为日本俄奸有的梦想日本推翻苏维埃政权


据史料记载,早在元朝时期,就有俄国人来华定居,当时称斡罗思人。到了清朝,由于战争,更多俄国俘虏在华定居,他们被称做“阿尔巴津人”。1897年,随着中东铁路开工修建,俄国人纷至沓来。有统计称,到1912年,在哈尔滨一地居住的俄国居民就达43091人。1917年十月革命后,大批旧俄贵族、企业家、白军将领以及职员、医生等流亡世界各地,其中不少人来到中国。1922年,黑龙江省的俄国居民已达到20万。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次年2月日军侵入哈尔滨,3月1日,日本策划、扶植伪满洲国,溥仪为“执政”,俄奸由此产生。沦为俄奸的俄侨居民有几大类:有原俄国将军及其他军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早在日军入侵哈尔滨之初就对日人表现出热忱欢迎的态度;有对新生苏维埃政权不满和恐惧者,比如俄法西斯党领袖康·弗·罗扎耶夫斯基;有遭受新生政权镇压的宗教界人士;有原先在中东铁路及其附属企业和护路队效力的俄国居民及其子女。
他们为日本人卖命,不少人是因生活所迫。1932年10月2日公布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谈及客居中国东北地区的俄国人时称:“此等居民其生活之苦无以复加,吾人自无怪其欲欢迎日人,以期在新政之下得以改进彼等之生活也。”不过,也有不少人听信日本人的宣传,并真心指望日本人帮助他们推翻苏维埃政权。(文字资料来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