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影和幻灯宣传爱党爱国和农村新貌,我把一生献给农村文化事业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王陇生,今年70岁。是山西省万荣县汉薛镇西井村人。1971年我在汉薛镇放电影,1974年到镇政府文化站工作 ,主要任务仍然是放电影和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直到2009年退休。我38年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和坚守农村文化阵地。用电影、幻灯宣传爱党爱国和新农村建设。由王陇生口述,笔者整理,部分图片由王陇生提供。


我从小就热爱文化、热爱艺术,更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我的祖国。十几岁的时候就在农村演戏、唱歌和跳舞。每年到春节的时候 , 我就在村里排戏,演戏。虽然我当时还很小,但是一招一式我都很认真。以后,又在农村的宣传队演出各种节目。我对党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图为1982年4月我的工作照。
由于我对文化事业不懈的追求,镇政府和县电影公司于1971年让我到镇政府放映电影,主要就是为汉薛镇的各个农村放映电影。汉薛镇有十四个村庄,还有好多的自然村在山区,其中还有国营水泥厂。每个月每个村演出两场电影。这样一个月就要天天晚上放映电影,一年四季没有休息时间。图为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农村放映电影。

在那个时候, 乡镇和电影公司要求我们在农村放映电影要做到三员:即放映员、宣传员、社员。就是说我不仅要天天晚上放映电影,还要用幻灯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白天,还要和农民一样,到田间地头去参加劳动。图为我和同事在电影放映前抓紧时间商量宣传稿。拍摄于1981年1月。
为了减轻每天电影放映器材转移给农民带来的麻烦,我就和当时和我放电影的田敏同志商量着做了一个平车,是按照电影机器的大小,如放映机、磨电机、银幕、和其他器材的大小而设计的。这样,在一个村演出后, 第二天,我和田敏就把机器装在平车上,拉到另外一个村庄。为了省下磨电机的钱,我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发电机。动力是一个柴油机。虽然笨重,但是省了许多钱。因为那个年代 ,农村大部分都不通电。图为我和当年的磨电机。
当时放的电影是根据电影公司的安排放映的,不能紧密结合汉薛镇各个村庄的情况。为了能够针对汉薛镇的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宣传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如火如荼的农业生产,激励农民全身心的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根据电影公司的安排,我就用幻灯来宣传、动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图为我在放映幻灯片。

那个年代的幻灯片不同于现在的幻灯。是在透明的玻璃纸上画的,然后用两层玻璃夹住,四周用胶纸粘住。制作幻灯片非常的复杂,要有一定的耐心。首先要采访到好的题材。然后根据题材构思。画好幻灯片后,还要为幻灯片写好解说词,最后要录音、配上于题材相符的音乐,才能完成一部幻灯片的制作。图为1972年我在制作幻灯片。
为了制作好幻灯片,我先后学习了美术、写作、普通话演说和录音等技术。有时候为了一部幻灯片能够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达到教育农民的作用,我真的是煞费苦心。有的幻灯片的题材当时就没有现成的音乐唱片,我就捉摸着利用电影纪录片的音乐来配乐。从电影胶片上把音乐录制下来,然后再把杂音滤掉。为了这个过程,我试验了一百多次。图为1972年我正在跟老师学习写生。
但是,用透明胶片画幻灯,费时、费工,放映效果还不尽人意。为了使幻灯片发挥更好的教育和宣传效果,我就开始用照相机来拍照,用照片的胶片来制作幻灯,这样的好处是制作程序相对简单、所用的时间也短,更为重要的是农民看了感到真实可信。这个海鸥120胶片相机就是我当年使用过的相机。

为了制作好照片的幻灯片,我学会了暗房技术,除了最基本的显影、定影外,我还在制作特技上下功夫,当时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以借鉴,我就在暗房里仔细琢磨。比如边框技术等等。最令人满意的是,我在暗房里可以制作画中画的底片。这样的技术,我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晚。这是我1981年制作的姐妹两胶片幻灯片。
当时我们利用幻灯片教育群众、宣传发动群众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宣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涌现的好人好事,比如,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以及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等方面的好的典型和代表人物。这些人物和活动都是拍摄的,都发生在当地的农村,都是群众熟悉的身影,因而教育效果大大增强。图为幻灯片六十岁的老人为八十多岁的婆婆梳头。
其次宣传的重点就是农民如何种好地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先进农村的经验和做法。使新农村建设更加有活力,有创造性。图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汉薛镇推广南坡、东坡、北坡、怀介、兴盛村平田整地,建设海绵田,增产丰收的经验。这个系列幻灯片受到当时县委、县政府的表扬。

由于我们汉薛镇文化站在宣传党的政策,宣传新农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80年为我们单独拨付了建设文化站的经费。我筹划建设了汉薛镇文化站,建设了露天电影院,购买了35毫米的电影放映机。那时候,使用35毫米放映机的乡镇只有我们一家。图为1976年我和电影公司的同事合影。
除了放电影外,我还在汉薛镇文化站进行各种宣传活动。每年春节,都要在大的的村庄排练蒲剧、眉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节目,为了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1982年,在县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还镇里举办了舞蹈、美术、音乐培训班。同时,在镇政府所在地和全镇较大村庄,利用黑板报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图为1981年7月,我在书写黑板报。
多年来,我坚持用幻灯片教育农民,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宣传改革开放,我们的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集体。我们的幻灯片也多次代表县上参加市里举行的汇报演出。我个人被山西省评为模范放映员。图为我于1981年在北京和外地同事们的合影留念。拍摄于1981年5月。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农村基层文化宣传阵地上。一共为农民放映电影7000多场次。基本上场场电影开演前,都要加演一部幻灯片。几十年来,我用电影对农民进行爱党爱国的宣传教育,用幻灯片激励农民建设美丽乡村。我把农村文化阵地作为党的喉舌,始终坚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