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的马家窑陶器鉴赏,图二出土于青海大通,极具知名度


马家窑文化,距今2100-3000年前存在于甘肃西部和青海东部一代,马家窑陶器以彩陶为主,而且无论数量还是精致程度都堪称新石器时代文化之最,图为马家窑类型弦纹罐,造型精美,上有好看的弦纹。


马家窑陶器:舞蹈纹彩陶盆,高14.1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内有三组跳舞图案,1973年出土于青海大通孙家寨墓地,在全世界极为有名, 阿青记得当年初中历史或者地理课里,就有这个配图呢,非常好看,目前此物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马家窑陶器:图为马家窑类型旋纹双鋬瓶,鋬即使把手的意思。马家窑陶器的特点是细陶土制成的罐与碗,底色为黄色或红色,上有亮黑色的装饰。
马家窑陶器:马家窑类型圆点网纹瓶,在中国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出土彩陶的比率是最高的。圆点纹便是一种类型,有可是是氏族标记,也可能是权威象征。
半山文化:图为半山类型葫芦纹壶,和马家窑文化一样,半山类型属于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类型,这上面的图案仔细看,还颇有讲究,均是一阴一阳相呼应,葫芦也是栩栩如生。
半山文化:半山类型涡纹壶,这一时期说明出现了专门的制陶工匠师,而且通过彩陶形制、纹饰的变化,透出的人性内涵以及当时的艺术精神!
半山文化:半山类型涡纹壶,其纹饰较复杂,动感强烈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