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公开静态展示的苏联下一代多用途战斗机验证机:MIG1.44


MIG-1.44是苏联解体前为了对抗美国ATF计划研制的下一代战斗机验证机,毫无疑问代表了苏联当时航空科技的最高水平。具备了一定的高机动性和隐身性能探索,可惜因为红色帝国的倒塌而黯然下马。MIG-1.44是否实际飞行过到现在还有争议,能够证明其飞行能力的只有几张分辨率很低的小尺寸图片。在本次莫斯科航展上,MIG-1.44进行了第二次公开展示


MIG-1.44机体硕大,单座双发双垂尾鸭式布局,矩形进气道位于机腹,机头尖锐。这种外形布置和后来的隐身战斗机差距甚远,一度有消息说MIG-1.44可能会采用等离子隐身技术,但随着项目下马,这些“天顶星科技”也随之飞灰湮灭
MIG-1.44的气动面非常多且复杂,前翼面积较大且有锯齿,和主翼形成远耦合布局。双垂尾下方还有类似SU-27布局的腹鳍,这样会使飞控软件相当复杂。前后起落架舱门及各种口盖都没有锯齿,显得苏联/俄罗斯对隐身的理解和处理和世界主流不大一样
MIG-1.44的垂尾较为传统,未使用全动垂尾技术,外形和MIG-29等典型MIG战机很相似。尾部也有伸出的尾椎,和稍后的SU47一样
从这个角度看到MIG-1.44的前部机头和机身横截面呈三角形,和大型矩形进气道构成了非常怪异的外观。座舱凸出不多,后侧方视野可能会很受前翼的影响。进气道和机身之间也有导流板,估计也会起加强作用。当年歼-10的那几根加强杆引起过巨大争议
MIG-1.44机头的空速管,没有SU-47那样众多天线,机头线条较为圆钝
MIG-1.44的进气道和起落架特写。明显这架飞机的起落架是专门设计的,和其它验证机大量采用现成部件的做法不同。这说明MIG-1.44应该是作为一架准备量产的飞机设计生产的
MIG-1.44的前翼和机身连接部位颇为复杂
苏联解体对其航空工业的摧残是非常致命的,众多先进科技一夜沦丧,可以说至今未缓过劲。特别是米格设计局,只能拿着当年纯粹为了适应苏联作战体系的MIG-29反复改进,无奈底子太薄,脱离了苏联体系的这个机型实在难有建树。MIG-1.44也只能在茹科夫斯基安度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