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蔡甸欢迎你



个人简介:杨林利,武汉市蔡甸区人。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报刊、网络发表文章千余篇,曾连续五年被《蔡甸报》评为“十佳通讯员”。出版诗文集《跋涉》。

推荐 群主编 雪纷飞

审阅 空城

地铁,蔡甸欢迎你

一列开往诗和远方的地铁,自北向南进入武汉城市中心,蜿蜒向西至蔡甸城关,延伸到张湾街柏林。贯穿武汉腹地,连接武汉东西两端,大大缩短了蔡甸与武汉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蔡甸从此跨入地铁时代。

告别城市的喧嚣,寻一处秘境,回归田园,看四季花海,观璀璨星空。蔡甸,朝至夕归,乐而忘返,将是最好的选择。

一、多年企盼

蔡甸,原称汉阳县,地处武汉西大门,向西是广袤的江汉平原,向东是两江交汇之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吴运铎、陈昌浩、蔡树藩、张执一等一批批红色血脉,诞生了中华文明的经典传说之一——高山流水,历史底蕴,不可谓不深厚。

回溯历史,从蔡甸至汉阳,一条长长的,旧称十永线(十里铺至永安)的公路,将两地相连,相当长一段时间内,21公里长的老旧公路成为来往两地间的唯一道路。

那时,从黄金口出汉阳,经新天集镇,过新农,进入蔡甸城区,再往西至张湾、柏林、直至永安地区,数十万蔡甸人出行进入武汉,均被这条狭长的道路所梗阻。

1965年,汉沙公路建成,全长35.87公里,起于汉阳十里铺,止于蔡甸永安东岳庙,6年后改(扩)建铺筑沥青路面,让蔡甸与汉阳,第一次有了“正经”的汽车公路。

1993年11月,汉沙公路快活岭至东岳庙段,28.16公里长的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完成改(扩)建,蔡甸通往汉阳的公路交通,逐步改善,两地间的毛细血管,逐渐拓宽扩容。

2007年8月,老汉沙公路旁,十永线蔡甸段开始改扩建,这段被称之为“汉阳大道延长线”的道路,起于汉阳区与蔡甸区交界处新天村,终于蔡甸城关的道路,为双向四车道。

2008年9月,35.18公里长的汉蔡高速通车,这条起于三环线米粮山,途经蔡甸城关,止于蔡甸侏儒山的高速公路,打开了武汉西部通往江汉平原的快速通道,首次将蔡甸与武汉中心城区的时间距离缩短至20分钟。

2016年8月,随着地铁蔡甸线的动工,蔡甸向东的交通路网,开始进入地上地下多维度发展时代。这条地铁,将建立武汉城市与西部新城的快速交通联系,引导城市空间向西轴扩展。

2016年9月,武汉最快出城通道东风大道高架全线通车,13公里长的高架快速路途经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蔡甸区飞地,连接蔡甸经济开发区。快速路开通后,从汉阳知音桥至武汉西318国道,进入蔡甸奓山地区,由原本1个多小时车程时间,减少为20分钟,为蔡甸与中心城区连接,再拓展了一条新的快速通道。

自此,加上横跨汉江的中法友谊大桥,蔡甸东部从北至南,沿东西湖、至硚口、汉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线,形成了多条快速进出通道。

从双向两车道的老汉沙公路,到地铁与省道、高速公路、高架快速路并举的立体交通网,在经历一轮轮变迁发展后,蔡甸与武汉中心城区的狭窄梗阻,不仅被打通,而且织密了彼此间紧密联通的血脉,实现相融发展,顺畅流通的快速路网,大大激发了蔡甸城市发展的活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从蔡甸到武昌只有先坐巴士到汉阳古琴台,票价3元,乘客坐满了巴士才肯离站。蔡甸往来汉阳的公共交通,是一条编号3101的客运路线,走十永线进入汉阳,一趟路程历时约1个多小时,乘客先买票再上车,但逢节假日,动辄几百人排队候车,上车后,只能在车厢内人挤人。人多车少路况差,交通是“搓板路”“摇窝车”。

2011年,蔡甸区开通266路公交,从蔡甸区客运中心至汉阳区麒麟路,途经王家湾,每5分钟左右一班,票价3元左右。266路的开通,配合十永线改扩建完成,城市交通的血管扩容,流速增加,让蔡甸往来汉阳的交通愈发便利。

2014年,武汉轨道交通四号线通车,终点黄金口距蔡甸仅一步之遥。当年12月,蔡甸区开通270公交线路,专线连接蔡甸城关与黄金口地铁站。蔡甸人离地铁站只有30分钟时间的公交时间。2019年6月,蔡甸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完成,全区所有边远街乡,包括消泗、永安、侏儒山等地公共交通,均纳入城市公交系统统一运营,为边远地区交通匹配地铁提供了支持,也使武汉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前往远郊景区更加方便。

连接蔡甸和汉阳的“十永线”公路,蝶变成宽阔的城市道路汉阳大道。从摇摇车,到公交车,再到地铁,连接蔡甸和汉阳的汉阳大街、新天大道交通变迁,是一部活生生的蔡甸民生变革史,一部浓缩的新中国城郊发展史。这一变迁,见证了蔡甸城区的发展,见证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

二、艰难施工

蔡甸线建设过程中,遇到盾构穿越岩层、岩溶区、车站建在“水袋子”等不少“疑难杂症”,地铁建设者们主动作为、迎难而上,高质量推进,一一解决。

蔡甸线新天站——黄金口站区间,下穿12栋浅基础居民住宅,盾构穿越过程中,若控制不佳,则极易对房屋造成危害。隧道施工前,项目部对穿越居民区下方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多方论证和优化后,严格按方案执行,管控施工过程,最终安全穿越了居民区。

凤凰路站至蔡甸广场站右线盾构隧道,是全线最先始发、最先贯通的区间隧道。隧道全长1931米,主要穿越高黏塑性老黏土、坚硬石英砂岩、极软岩、软硬不均地层等,在蔡甸线所有区间中里程最长、地质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其中,石英砂岩强度最高达163兆帕,是截至目前武汉地铁建设中遇到的最硬岩层,简直就是盾构刀具的“克星”。地铁建设者们创造性地在传统重型滚刀刀圈上镶嵌一圈高强度合金楔形齿,破岩方式改为滚压加剥离、剪切,掘进效率比普通滚刀提高近两倍,啃下这块“硬骨头”。同时通过采取“缓推进、勤测量、少量多次纠偏”方法,解决接收段软硬不均地层小半径掘进问题,确保盾构机精准出洞,大大提高破岩效率,区间提前3个月贯通。

知音站全长478.5米,为普通车站两倍,防水面积6万平方米左右。从理论上讲,车站面积越大,出现渗漏的可能性更大。该站东部地面地势较低,像一个大脚盆,地面易积水,地下水汇集,仅降水就用了3个月。同时,该站周边地下不易透水的黏土多,客观上会把水往相对薄弱的车站方向挤压,车站好比建在“水袋子”里。

防渗漏成最大难题。为此,地铁建设者们对车站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口、坑池、砼裂缝和结构砼等9类“隐藏工程”采取针对性措施,严防死守。这类接缝处最易发生地下水渗漏,需重点处理。因车站建设体量大,仅这类施工接缝累计长度就达3.5公里。具体施工中,采取四种工艺密实缝隙挡住地下水:首先将相接处混凝土凿毛,再用清水冲洗,后涂上一种特殊的黏合剂,最后安装好止水条。而在车站主体结构与出入口衔接部位,更易发生渗水,除采取以上措施防水外,还使用注浆管注浆填缝,安装接水盒,将收集起来的水通过车站地下水泵排出。

集贤站建设中,支架系统采用盘扣式脚手架,所用材料强度高于传统脚手架普碳钢管2倍,相同支撑体积下,用量、重量减少一半,组装更快捷,使用更方便,费用更节省。主要部件采用内、外热镀锌防腐工艺,既美观,又耐用。

地铁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必须小心翼翼,精益求精。只有高质量设计、高质量建设,才能确保高质量开通。蔡甸线建设团队,匠心打造出一条地铁长龙。

三、难忘时刻

2019年9月25日,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延长线——蔡甸线正式通车开跑。对蔡甸市民来说,这是一个期盼已久的日子,也是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蔡甸终于圆了地铁梦。


蔡甸线由4号线黄金口站引出,穿过中法生态城,延伸至蔡甸柏林,全长16.068公里,其中地下线13.168公里,高架线2.9公里。设站9座,分别为柏林站、新庙村站、临嶂大道站、蔡甸广场站、凤凰路站、新农站、知音站、集贤站、新天站,其中地下站7座、柏林站及新庙村站为高架站。车辆采用B型车,6辆编组,四动二拖列车编组形式,最高行驶速度80公里每小时。随着蔡甸线开通,武汉地铁通车里程增至334公里,车站达到225座。

蔡甸线连接新城区与中心城区,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最大程度方便市民出行。

在最西段的起始站柏林站D口附近,同步建设P+R换乘停车场,160多个标准车位悉数划好停车线,其中,特别设置36个新能源充电车位,停车场内及周边种植树木和草坪等景观绿化,生态环保、亲民便民。从停车场步行到车站内部,仅需一两分钟时间,这也是武汉地铁所有P+R停车场之中,距离地铁站最近的一个。

沿线车站多个出入口,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乘客出行需求,进行优化布置。集贤站位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附近,为方便患者,无障碍电梯设置于医院大门一侧;新农站紧邻后官湖绿道公园大门口,为方便出游和锻炼,无障碍电梯设置于公园大门一侧;蔡甸广场站无障碍电梯,也设在蔡甸区政务服务中心一侧,方便市民办事。沿线设置知音站、柏林站两个中心警务区,每站均设有警务室,配有民警和辅警,乘客可及时寻求警务帮助。

蔡甸线高架站采用“主体双墩设于路中绿化带,一层架空,附属站务用房设置于路侧”的布置形式,灵活布置站厅公共区,减小交叉路口处的交通视线干扰。车站主体共三层,地面一层架空;地上二层为站厅层,站厅中部为付费区、两端为非付费区,两个非付费区分别设置了2个出入口天桥;地上三层为站台层,每座站台均设两组扶梯和一部无障碍电梯与站厅层相连,4个出入口天桥服务辐射范围更大,是全市首条设有4个出入口天桥高架站的建成线路。

9月25日上午9时,在地铁黄金口站,第一趟开往蔡甸柏林的“芳草绿”到站,站台上等候许久的市民翘首以盼、掌声阵阵,纷纷排队上车,欢声笑语中开启蔡甸地铁之旅。首趟列车人气十足,不少市民专程赶来 “尝鲜”。

9时30分,在地铁蔡甸广场站,百余名市民兴致高昂,集中走进车站,手举国旗,随着音乐放声歌唱,一场“快闪”为蔡甸线开通运营送上祝福。他们歌唱祖国,赞美蔡甸,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奋进新时代。

地铁,代表着人流,代表着城市未来的方向。地铁沿线也成为城市的黄金经济线。法国欧尚超市、中核世纪广场……大型商业机构的汇聚,蔡甸或将诞生首个凤凰路地铁商圈。

四、颜值爆表

随着蔡甸线开通,武汉地铁艺术特色站再增加3座,成为彰显都市气质、展示城市形象的风景线。

知音站位于汉阳大道与知音湖大道交会处,附近有中法生态城。装修方案以“艺术知音”为设计主题,空间整体色彩以米黄色为主,提取知音文化与法国古典宫殿、教堂等元素打造艺术空间,艺术品以“水和云鸣”为主题,展现中法在音乐、舞蹈、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反映两国多方面的合作与创新。在保留中国传统呈现方式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技术,保留湘楚文化情怀,吸纳现代表现手法,将整个车站打造成一个艺术品空间。

新农站位于汉蔡高速沿汉阳大道南侧地块,周围有后官湖。站点空间构架采用简约欧式风格,整体色彩以米黄色为主,柱子采用欧式罗马柱造型塑造,使整个空间气势盎然。站点设计为展现后官湖生态风景区绿茵生态的景象,吊顶元素提取树木花卉的生长纹理,采用模块化镂空铝板表现“树木”绽放形态,寓意地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常青与绽放。艺术墙以“芳草长滩”为主题,根据春、夏、秋、冬时间序列,将后官湖四季风貌融于风景长卷之中,把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观植入地下空间,观者可借步伐移动,视角变换,于站厅内领略时序推移。充满诗意的区域特色自然景观画卷,唤起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的向往。

蔡甸广场站位于蔡甸大街、工农路和茂兴路交会处,空间设计采用简欧风格,整体色彩以米黄色为主。站点设计为呼应蔡甸区将建成中法生态示范城的规划,顶面设计采用模块化镂空铝板形成莲花绽放的纹理,艺术墙以“莲花映池”为主题,壁画围绕蔡甸“莲花水乡”这一背景进行创作,用现代材料结合传统水墨元素,打造浪漫灵动、充满诗意的荷塘景观,令观者得以在都市钢筋的环境下,享受清新悠然的水乡景色。柱面艺术品则采用中国国画艺术,表达“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的生态画卷。

除了3大特色站,其他几座标准站,延续4号线标志芳草绿的风格,旨在表现各站点周边区域自然风貌与人文特色,标准站三角房以《荷韵》为主,选取主题具有蔡甸特色莲花元素。全线9座车站,装修总体风格追求简洁大方的空间氛围。整个车站内部使用新型材料与工艺,灰与白的色调搭配,虚与实的平衡交错,体现了蔡甸线的时尚感与科技感。

五、地铁时代

武汉地铁四号线延长线——蔡甸线,东至武汉高铁站,西至蔡甸城关西部,贯穿武汉腹地。绿色轨道交通,将武汉的东西两端相连,使历史悠久的蔡甸,向前跨越一大步。

蔡甸线与4号线贯通试运营后,全线将按大小交路套跑,大交路为武汉火车站至柏林,小交路为武汉火车站至玉龙路,大小交路按1:1比例组织运营。前往柏林方向的乘客如遇小交路列车,需在玉龙路站下车,在站台等候下一趟大交路列车。大交路武汉火车站至柏林单程时间86分钟,小交路武汉火车站至玉龙路站单程时间54分钟。如遇到特殊时段或运营调整时,大小交路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乘客可及时通过列车和站台电视屏幕、车站广播等了解开行信息。

蔡甸线开通试运营后,高峰时段上线47列车,小交路行车间隔为3分12秒,大交路行车间隔为6分24秒,小交路行车间隔较之前缩短30秒钟,运能提升15.63%。

锦绣山河美景,往往远离都市,藏于乡野。地铁时代来临,拉近了城市与远方山水美景距离,缩短了喧嚣都市与田园生活间的时空距离,市民可一路直达青山绿水之畔,快享便捷交通,慢品乡野闲情逸趣。从新农站出地铁,可直接进入后官湖湿地公园, 感受宁静湖泊的生态之美。亦可经知音湖大道,10分钟车程即到达花博汇景区。沿蔡甸线一路向西,直达柏林地铁小镇、索子长河、金龙水寨生态乐园、香草花田、玉贤国家园艺小镇、九真山等景区。生态城市,吸引更多人口、投资进入蔡甸,将有力推动蔡甸区域全方位发展。

作为改善武汉市空间结构布局的轨道交通线路, 蔡甸线与4号线贯通后,实现了与武昌火车站、武汉站二大交通枢纽直达,形成与国铁系统的多点换乘格局,是武汉市连接火车站最多的地铁线路,还将整合交通资源,从沿线常规公交线路、公交枢纽站车站、地铁车站、地铁配套P+R停车场等多方面优化交通接驳体系。日渐成熟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强化了蔡甸经济支撑,为其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赋能,也为蔡甸区弯道超车,提供强大动力。

地铁的到来,蔡甸与城市中心更加融合。缩短的不仅是时间距离,更是城市间的距离。一小时覆盖大部分中心城区商圈,蔡甸真正融入到了武汉市。

未来的蔡甸,坐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这座绿色生态发展之标杆,蕴含后官湖、九真山、沉湖国际湿地等自然资源禀赋,将携地铁之便利,让独具一格的绿水青山,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

蔡甸,这座生态示范之城,带着它的历史底蕴和生态禀赋,大步跨入地铁时代,以加速度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北极星文学编委

总顾问 : 杨克

顾问团委员:

杨克 周瑟瑟 绿岛 大枪 雪野

林栩 风过园林 邹晓慧 班琳丽

云子 张黎明

(排名不分先后)

总策划师:阳坡牛

副总策划师:苗旭宏 绿荫

总编:空城

执行副总编: 青春

现代诗歌荣誉主编 阳坡牛

现代诗歌主编:郭宗社 副主编 特霞

麦先森 龙洋

古诗词主编: 素心禅客 副主编:李杰清

散文主编:鲁风 副主编 忠明

小说主编:锦衣卫 副主编 天风亦舒

稿件管理:雪纷飞

北极星文学群主编: 雪纷飞 副主编: 阿兰 车森

管理员: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