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牌楼,每座都有故事,现在剩不下十分之一


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一种有柱的门形构筑物,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旧时牌楼主要有木、石、木石、砖木、琉璃几种,多设于要道口。这是1900年,正阳桥五牌楼。这时八国联军已进入北京,箭楼已焚毁,五牌楼幸免於难。


1920年,三座门大街(文津街)上通过“金鳌”牌楼
1900末,东单牌楼南侧
1930年前後,西公生门“蹈和”牌楼下的人力车(司法部街北口北向),长安右门外,可见皇城南墙。牌楼下部四柱上的标语是“救我國家”。
1918年,“景德街”牌楼下
1918年,大高玄殿前“弘佑天民”牌楼
1930年前後,东公生门“履中”牌楼下的人力车(东公安街北口北向),长安左门外,可见皇城南墙。牌楼下部四柱上的标语是“誓雪國恥”。
1906年,东长安街上
1913年,前门大街五牌楼前
1901年,东岳庙琉璃牌楼坊南侧 [穆默]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曾有知名牌楼368座,著名牌楼208座,如今现存古牌楼有1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