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漳州,八闽极地漳浦县


1902年,漳浦赤湖镇,石砌的围墙。漳浦,是福建漳州市南部沿海县,明代以后有“金漳浦”的美誉,东接厦门,南邻汕头,与台湾隔水相望,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1902年,漳浦赤湖镇,礼拜堂院内。战国中后期,属闽越国。公元前222年,并入秦朝版图,属闽中郡。隋开皇九年,改名泉州。大业三年,废泉州,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四县,今漳州境属建安郡龙溪县。
1901年,漳浦县衙。唐垂拱二年设漳州,并置漳浦、怀恩二县,此为漳浦建县之始。开元四年,州暑由盘陀岭迁至李澳川。开元二十九年,怀恩县并入漳浦县。贞元二年,州治再迁至龙溪县桂林村,此后一千多年,州县衙门位置不曾改变,延用到1950年代,是闽南最古老的县衙门。

1902年,养正女学校内。学生在井边洗衣,面对镜头的她们落落大方,显示出闽南女孩传统保守、个性内敛、勤劳贤惠的特点。
1902年,漳浦养正女学,师生展示在学校所学的纺织、纳鞋、缝纫和刺绣等技能。
1902年,漳浦养正女学,正在用餐的学生。
1902年的一天,一班南音乐手在漳浦源梁医院献艺,马士敦医生记录了当时的影像。从汉朝至两宋时期,历代的中原移民将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音乐形式——南音,是中国最传统的古乐之一。
1902年,漳浦蒙养院,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
1902年,漳浦,马士敦医生和助手在巡回医疗途中休息。马士敦医生在服务漳浦源梁医院时,常到偏远乡镇做巡回医疗,足迹遍及漳浦、云霄、平和、诏安等地,就地为患者医治。
1902年,漳浦,吴坝牧师和他的家人。吴坝,字封浚,晋江安海人,做过泉州泉南堂牧师以及漳浦县坑尾堂和浦邑堂牧师。吴坝的妻子是一个被收养的弃婴,1861年美归正会胡理敏牧师坐船时在河中的木盆中捡到,带到鼓浪屿交给同事抚养成人。漳浦蒙学堂自1904年发展为逢源小学,吴坝任第一任董事长。
1901年,漳浦蒙学堂。由长老会牧师于1891年创办,1904年发展为逢源小学,第一任董事长为华人牧师吴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