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东部一县,名字一读就错!朱、胡两姓起源于此

在河南省东部的商丘境内,有这样一座县城:

这里是6000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之地,也是西周时期"三恪"之一的陈国开国之都,全国两大姓氏——朱姓、胡姓皆起源于此。

不过,比较尴尬的是,该地名外地人一读就错。

这座县城,就是柘城县。

在人民日报曾公布的120个易读错地名中,河南占了10个。之前,小南跟大家聊过其中的荥阳与渑池。今天,再来跟大家聊聊柘城县。

不同于荥阳的"荥"字与渑池的"渑"字,是因为多音字而容易读错。柘城的"柘"字算的上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字了。柘(zhè)为桑科、柘属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而柘姓,也是汉族姓氏中较为罕见的一个姓氏。

关于柘城

柘城县,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是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金刚石微分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被誉为"中国金刚石微粉之乡"。

柘城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6000余年前的上古时期。

彼时,柘城为朱襄氏邑,炎帝朱襄氏在这里建都并葬于此。在夏、商时期,柘城又称"株野"、"秋地"。西周时期,这里为"三恪"之一的陈国开国之都,战国时期大部属楚国。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因为此地生产柘丝,故而得名"柘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置县历史了。

隋开皇十六年(即公元596年),改柘县,名为"柘城县",并一直沿用至今。而在归属方面,自1949年后,柘城先后属商丘专区、开封专区、商区专区、商丘地区。

直到1997年,设立地级商丘市,柘城属商丘市,至今未变。

朱、胡两姓起源地

柘城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朱、胡两大姓氏的重要发源地。

朱姓是人口大姓,在宋版的《百家姓》中,排名第17位;2018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国位列第14位,总人口约1810余万。

6000余年前,炎帝朱襄氏在柘城建都,其后代以朱为姓氏,活跃在柘城一带,朱襄氏也被尊为朱姓始祖。秦汉时期,朱姓已遍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

胡姓同样也是人口大姓,在宋版的《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2018年,按人口排序,胡姓在中国位列第15位,总人口约1650余万

胡姓源于妫姓,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妫满。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妫满于胡(即今柘城县胡襄镇),后又封于株野(即今)建立陈国。妫满死后谥号"胡公",因此又称胡公满,陈国公族后裔或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为姓氏,称胡氏,胡满公则被尊为胡姓始祖。

当然,除了朱、胡两个人口大姓之外,还有一些罕见的姓氏也发源于柘城,如果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转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