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这位仙桃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你听过吗?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就是出自沔阳籍(今仙桃)作曲家田丰之手。

田丰(1933-2001),湖北沔阳(今仙桃市)长埫口镇剅河岭人 。田丰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当代重要作曲家、近代百年音乐史上第一个为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源文化献身的“殉道者”;中国音乐史上挖掘、保护、传承“原生态”民间艺术的先驱。他一生创作颇丰,写过200多部作品,涉猎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剧、合唱、影视音乐等领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就是出自田丰之手。



他创作的交响合唱《毛泽东诗词五首》,被誉为“中国合唱史短短不到100年时间里的最高峰,没有人超越他,到目前也没有,是百听不厌的精品……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继《黄河大合唱》之后另一部伟大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田丰被浩瀚深厚的云南民族文化艺术所震撼,为此,他远离北京,十几年扎根云南,创作出合唱组曲《云南风情》、大型乐舞《爱的足迹》和《红土情》等力作。其中,《云南风情》于1994年被国家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1945年田丰从四川北碚第三儿童教养院考入国立音乐院幼年班,先后岁黄源礼和俄籍舍甫磋夫学习大提琴。解放后,在常州地委文化服务团和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任演奏员,并参加一些业余的创作活动。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吴祖强学习作曲。1962年毕业后,分配在中央乐团创作工作。八十年代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兼任作曲课。参加并负责大型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音乐创作。田丰曾将自己的创作生涯划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被牵着鼻子走”(1962—1976),第二阶段“摸着石子走”(1976—1984),第三阶段“明白自己怎么走”(1985—2001)。

主要作品有:民族器乐曲《舟山锣鼓》,长笛曲《清晨》,钢琴组曲《高山族组曲》,大提琴小品《无词歌》和《即兴曲》,《交响狂想曲》,交响合唱随想曲《彝寨行》,交响组曲《飞翔的大雁》,大合唱《为毛主席诗词五首谱曲》,歌剧《大野芳菲》,芭蕾舞剧《家》,电影音乐《舞恋》及电视剧音乐《何日彩云归》等。插曲《年轻的朋友》、《淮河儿女爱故乡》、《何日再相会》及群众歌曲《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等广为流传。其中《第六套广播体操》的配乐更是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



2013年9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孤独的音乐旅者:田丰传》,书中评价他“才华横溢,激情似火”。田丰一生很低调,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鲜有书信、文章、音像等资料留世,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田丰作品的研究方兴未艾,可他许多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动机,迄今仍是一个尚未揭开的谜。


田丰(右一)在其创办的传习馆教室 摄影:刘晓津

如今,其创作的作品将一场场音乐会推向高潮,被广泛演出。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