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就是道,看開一點,人生才會更好

在佛家中常說:平常心即是道的智慧。

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隨遇而安,一切隨緣,不執念,不痛苦,當然也不會刻意。

王陽明曾說這樣一句話:“只是個物來順應,不要著一分意思,便心體廓然大公,得其本體之正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於很多事情物來順應的態度就好,一切順應自然,不要太過於執著內心,便能胸懷坦然,便是心體本正的一個道理。

內心狹隘就是禍根,內心寬廣就是福門,不要把自己侷限在狹小的空間裡面鬱鬱寡歡,也不要讓自己因為某一些小事而自尋煩惱。心胸寬廣的人,他的世界才能比別人更加開闊。

反觀的一些心胸狹隘的人,因為放不下人生的一些煩惱,讓自己陷於痛苦之中。

很多人說善良的人都有福報善良,就是因為他內心平和溫柔,這樣的人內心是一種寬廣,反之,人生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場煎熬。

人情世態,倏忽萬端,不宜認得太真堯夫雲:“昔日所云我,而今卻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屬後來誰。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

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都是變化莫測的,不應該看得太過於認真。邵堯夫就說:“昨天所說的那個我,今天已經變成了他,不知道今天的我明天會變成誰,我們如果能這樣思考,就可以消解心中的牽掛了。

在內心,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變的,人生是不斷變換和更改的,具體的答案也沒有一個準則。

正所謂說物極必反,日中則虧,永遠不要用同一種心態看待這個世界,更重要的是,不要對於這個世界太有的執念。

當下無論好壞,一切坦然待之,人生快樂是必須的,痛苦也是必然的,而執著卻是多餘的。

從前有兩個年輕人去爬山,走到山腳下的時候問旁邊的一棵大樹說:“大樹,這個就是世上最高的山嗎?”

大樹說:“是的。”

這兩個年輕人笑了一下,就說:“等我回來,你想要什麼,我帶給你。”

那個大 樹愣了一下就說:“如果你真的能爬到山頂,就把你那一刻不想要的東西給我就行了。”

年輕人聽了很奇怪,但是也沒有多想,斗轉星移之後,不知道過了多久,年輕人只有其中一個孤獨的走下來。

大 樹就問他:“和你同行的夥伴呢?”

年輕人惋惜的說:“我們兩個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登上世界上最高的山,但是他的願望實現了,他也就沒有期望了,所以他從山上跳下去了。”

大 樹又問:“那你呢。”

年輕人說:“我本來想跟他一起跳下去的,但是我答應過你,要把我在山上的時候最不想要的東西帶給你,那就是我的生命,我已經不再留戀生命了。”

大 樹說:“那這樣吧,你把生命留給我,就陪我在這裡度過吧。”

年輕人聽了,就在大樹旁邊搭了一個茅草屋,住了下來。

年輕人日子過得雖然逍遙自在,但是卻像白開水一樣沒有味道,年輕人平時總愛默默的去看著山,默默的站在大樹旁邊,欣賞著這天與地。

後來在紙上也胡亂地畫著,後來他畫的東西線條逐漸的清晰,又後來當年輕人老去的時候,他成為了一個畫家。

他對著大樹回想起當年的時候,他覺得畫畫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他卻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的內心只有無我,才能超越自我的人生。

把自己的思想執念於人生的一些煩惱和無聊的想法之中,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超脫自我才有不一樣的人生和光明。

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無數變換,是我們看不透的層面,隨時都有變化的,可能隨時也都充斥著太多的未知。

我們不必憂慮未來,也不必擔心過去,只要注重當下,用忘我無我的姿態活著,就是最好的狀態。

一切看淡,一切坦然,不必自尋煩惱,這就是最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