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有趣的满族方言

语言文化融合,形成了有趣的方言,听起来非常逗乐儿。满语方言,丰富和活跃了中华语言文化内容。今天,深入挖掘和抢救民族语言研究方言,对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否则,我们的后代当听到这种语言时,会像听外国语一样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

满族人操用汉语,语言近似普通话,还带有浓重的小字眼儿,有好听的京腔味,唱歌儿一样的沈阳味,甚至是一种地道的土腥味,非常亲切。

比如:

他老姨儿,夜个儿(昨天)前个儿(前天)脑袋瓜儿脚后跟儿

那啥,拧(你)们从哪旮瘩来呀?

那啥,母(我)们从那旮瘩来的。

老舅们(妈)你啥钱(什么时候)来的?

老瞎折腾(老搬家)。

给他扎估扎估(打扮打扮)!

您怎么那么拉呼呢(马虎大意)?

萨目萨目(用眼打量一遍)。

扇达扇达的或护达护达的(穿戴不合体)。

她甩瘩甩瘩的(一扭身生气走了)。

您俩人儿总咯叽啥呀(争吵)?

这水烧得呜噜巴秃的?穴不凉不热?雪。

嗦罗嗦罗(啃骨头上的残肉)。

出去溜达溜达(闲散无事散步)。

他虎拉巴登的(缺心眼儿不聪明)。

虎儿巴的(料不到突然出现的事儿)。

您老嘟囔啥呀(自己唠叨)。

看您稀里哈达的(办事不认真没主见)。

麻溜儿地(赶快)上炕。

满族人的口头语儿也很有意思,“嗯哪”、“干哈”、“那啥玩意儿”、“怎着”。比如:您回来了?“嗯哪”

我看甭别去了。“嗯那”。

吃嚼咕(好吃的)吧。“嗯那”。

下面这段对话,两个人就像在说方言相声,非常有趣: 我手头实在干哈(紧张),我要干哈(宽绰)的话,那啥玩意儿绝不会向您伸手干哈(借钱)的。

那啥玩意儿,您干啥这样说,您对我这样干哈(信得过),那啥玩意儿,有啥说的。怎着?

不怎着。那啥玩意儿,等我干哈(有钱的时候)了,一定干哈(还钱)的,谢您了。

干哈玩意儿,整这个干哈呀(别这样子),咱哥们儿割咕(相处)这么近别(好),就别干哈(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