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大鼓第一人-记京东大鼓鼻祖刘文斌先生(第二部分)

一、成名于20世纪30-40年代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南市燕乐茶园(解放后改称红旗剧场),先后与刘文霞、常旭久、于瑞凤、程玉兰、郑蝶影、曹宝禄、髙德明、陶湘如、花四宝、白云鹏、戴少甫、于俊波、侯宝林、郭启儒等一起演出。

在南市庆云茶园(解放后改称共和剧场),先后与常连安、常宝堃、常澍田、金万昌、马三立、侯一尘、张寿臣、王佩臣等一起演出,从前几场的位置一直到攒底演唱。

40年代他在上平安茶园〈今称长城影剧院)攒底演出。马三立说,刘文斌是我们校长。学刘文斌唱“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常宝堃学刘文斌,唱《刘公案》自编唱词:“刘大人走着走着站起来走。”还唱:“刘大人背着饭馆进褥套,褥套里边点着灯。”

李润杰唱曲艺剧《木匠迎亲》,用刘文斌京东大鼓唱腔,唱得十分到位。马三立、常宝堃、李润杰等纷纷学刘文斌。此时正是京东大鼓扬眉吐气之日。

1938年由国乐唱片公司邀他灌制唱片12张,计有《郭子仪庆寿》2张、《拆西厢》1张、《隋炀帝下扬州》2张、《庄子扇坟》1张、《王二姐思夫》2张、《刘公案》4张。唱片灌制完成发行后,使京东大鼓传遍全国各地。有些唱片还流传到港、澳、日等国家和地区,使之成为北方曲艺中主要曲种之一。

儿子刘少斌

二、从农民到鼓曲名家的原因

1、与弦师配合默契

刘文斌的演唱能受到各阶层听众欢迎,这与他的弦师配合默契是分不开的。弦师李景山先生,也是他的同乡,自学成才,小时候因个子矮够不着弦子的上把,便把弦子挂在窗户棱儿上练习。他为刘文斌伴奏有独到之处,在演出时经常有听众给伴奏叫好。他的三弦弹奏得快、稳、准、活,且能托腔保调,尤其是李先生独创的脆弦弹奏“学舌”绝活,在书场演出前,他经常用三弦模仿笙、管、笛、箫等民族乐器的演奏、合奏以及动物家禽的鸣叫,很受听众欢迎。

2、丰富的生活阅历

刘文斌的京东大鼓日臻完美,主要原因就是没来津前,在农村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练。他幼年时就爱听大鼓书、受张瘸老、霍亮的影响,已经学会一些小段和长篇鼓书,边干农活边哼唱,同时也买些唱本改编演唱。

比起其他艺人他能识字,但文化水平并不高。有一次唱《拆西厢》时,其中有一句“咱们老爷贪赃图了贿,屈了大家的好文才”。错把“图了贿”唱成了“图了有”,让有文化的人喝了倒彩,结果闹出了笑话。这一次失败成了他的动力,一方面他又继续学习文化,另一方面在农闲或荒年旱月,去口外做些小买卖,开阔眼界闯荡锻炼。当时北口外是古北口、喜峰口的长城以外,那时人们常说“去热河八沟喇嘛庙拉骆驼”的地方。

有时骑着毛驴,有时挑着挑,带着日用小商品,如针、钱、顶针、火镰、灶王神马儿、年画、皮鞭梢儿等东西赚些小钱。有时到山里农家支起大鼓连说带唱,挣些粮食到集上换些铜钱。这样他既得到了锻炼又增加了阅历,也可赚些钱养家糊口。艺人演唱很艰辛,他有时连续演唱五六个小时,嗓子哑了,没有灵丹妙药,心里着急,就用偏方辣椒熬水一喝就是半碗。所以他的嗓子后来变成沙哑,他又坚持苦练,终于练出一条利用头腔和脑后音共鸣的“坛子味”,特色独到,一般人难以模仿。

弟子王辑磬

三、成品等身

刘文斌来津前,原有说评书、唱大鼓的艺人各占一方。评书艺人张杰鑫编演《三侠剑》,木板大鼓艺人“舍命杨”说唱《呼家将》以及西河大鼓艺人朱大官等都在天津献艺。刘文斌在电台、书场演出,越来越觉得曲目不够用。他有个盟兄弟告诉他:“天津到处都是财,你就是没有取财的工具,工具就是新书。”于是,刘文斌就自己改编创作,边看书边演唱新书,累得他头晕脑胀,把眼睛都熬红了,排练后的新曲目还请名人指导。因此他的曲目很宽,书目唱段越来越多。

后来他在书场演出一个月,能做到每天唱两段从不重复。他当时常演曲目有《十字坡》、《双锁山》、《刘金定观星》、《朱买臣休妻》、《诸葛亮招亲》、《诸葛亮押宝》、《借女吊孝》、《铁冠图》、《韩湘子上寿》、《郭子仪庆寿》、《昭君出塞》、《洪月娥做梦》、《探窑送米》、《倒娶连科》、《大西厢》、《王二姐思夫》、《罗成箅卦》、《渔樵耕读》、《肃六篡位》、《隋炀帝下扬州》等上百段。中长篇大鼓书有《刘公案》、《呼家将》、《小八义》、《响马传》、《十粒金丹》、《薛家将》、《回标记》、《玉杯记》等,这些都曾在电台演唱过。他生前没留下影像资料,虽然在广播电台留有很多唱段录音,但在文革期间大部分被损坏,现在天津电台只保留他一段《王二姐剜菜》以及一些唱片传世。

弟子董湘昆在演出中

四、解放后焕发青春

1949年天津解放后,穷苦艺人翻了身,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刘文斌参加了河西区书曲队,还被选为区人民代表。他精神焕发,老当益壮,年近花甲还编新唱新。曾在电台演唱过《小二黑结婚》、《刘巧儿》等现代曲目。1958年还演唱过新编小段《送面汤》。60年代初期,天津市文化局领导多次推荐他到电视台现场直播,他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应该多把出头露面的机会留给青年一代。他曾在1960年到下瓦房闽侯路20号的河西区戏曲、曲艺培训学校传徒授课,学生有刘振东、王桂茹、李二景等。刘文斌老师于1967年病故,至今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还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的京东大鼓艺术之花永不凋谢,我们应把他的艺术成果挖掘保留。

五、弟子传人

刘文斌早年没有收过多少专业弟子,只在日伪时期亲传一名徒弟,他按本门户传“书”字辈,取艺名卢书中,三年习艺期满后颇有发展。可惜英年早逝,刘文斌因弟子去世而伤感。此外还收其内侄张书扬为徒。弟子李承秀跟随老师学艺时间最长,无论他到哪里演出,李承秀都到剧场聆听。

刘文斌的哲嗣刘少斌,幼年学习弹弦专门为京东大鼓伴奏,弹得很有特色颇具乃父遗风。前些年在电台为介绍刘老师的艺术生平,还请其他师兄弟帮忙回忆并整理文稿播放,可惜今也辞世。刘文斌在社会上及工矿企业的徒弟都是桃李满天下,虽然这些弟子的唱法各有千秋。他的业余弟子还有董湘昆、王辑馨、刘汉武、岳金义、宋万峰、张梁、孙志华等。最有成就者当属董湘昆,他已被国家授予“工人曲艺家”称号,对京东大鼓艺术又有发展。

今天请大家欣赏一段刘文斌先生灌制的《王二姐剜菜》的唱片录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