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系列标题中的Sid Meier究竟是谁?


过去本系列介绍的游戏人,无论是制作人、程序员还是游戏公司的运营者,都来自日本,个中缘由,一是因为电子游戏的黄金年代是由日本厂商开辟的;二是因为日本的游戏公司也确实更擅长和偏爱对游戏人的包装和推崇,我们之前聊过的襟川阳一就是一个游戏界商业包装的成功典范。我们这次要聊的,就是和他并称为“东西方两大策略游戏奠基者”的席德·梅尔

我们都知道,即便在那个日厂光芒独绽的年代,也有两个欧美名字,因为被冠于一系列优秀游戏之上而广为人知,一个是小说家汤姆·克兰西,另一个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梅尔老先生。

早期生涯

席德·梅尔(Sid Meier)的早年经历能找到的描述不多,我们只知道他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萨尼亚,是荷兰瑞典

混血,因此一生下来就有加拿大和瑞士双重公民身份。几年后,全家搬到密歇根州,梅尔在那里长大,学习历史和计算机科学,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位。

要说年轻的梅尔有什么爱好,是像襟川阳一一样玩沙盘,还是像神谷英树一样用“学习电脑”摸鱼打游戏?这一点也很难考证,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一定对计算机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年轻的梅尔找到了一份为百货公司开发收银系统的工作。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程序员能力都非常强,何况收银系统也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东西,现在能达到正常“国二”水准的C语言初学者就能写一个差不多的。所以梅尔有了大量的业余时间用于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新鲜玩意儿

大约在

1981年左右,他购买了一台雅达利800,这是雅达利公司另一条产线上的产品,用今天的标准来看,更偏向一台个人电脑(PC)而非游戏主机。


在拿到这个迷人的新奇设备以后,梅尔投入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来鼓捣它,并且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东西可以用来制作电子游戏。

于是,在1982年,梅尔和斯蒂利(Stealey)一起创立了微文(MicroProse)公司,以将他设计的软件发售出去。公司成立当年,就一口气发售了五款游戏,均由梅尔本人负责程序设计的工作,相比起之前做收银程序的工作而言,这个事情显然更能体现出他超高的水平。


公司不温不火地维系了五年的光景,期间算上第一年的五款游戏在内,一共出了15款由梅尔本人设计制作的游戏,平均每年三款,这已经是足以媲美中大型厂商的开发实力了。

这里我们稍微说明一下,当时虽然游戏开发时间段,但技术也很落后,许多小厂商实力不足,开发起游戏来依旧耗时耗力;后来的FC上,任天堂一度限制第三方每年的开发名额,要求每个第三方厂商每年最多只能在FC上发行5款游戏,就这样还有很多小公司根本用不完这个名额,也就只有南梦宫这样的大厂用得上了。从这个角度,不难看出来,席德·梅尔确实是一个实干派的开发人才

当然,就像襟川阳一的身边有商业奇才惠子;席德·梅尔在商业上也有一个得力的好帮手,那就是和他一起创立公司的斯蒂利。

席德·梅尔的游戏!

1986年的中后期

,梅尔意识到,随着游戏市场的逐渐成熟,竞争会愈发激烈,到时候,公司要么想办法压缩成本、打价格战,选择成本领先战略;要么就趁早打出品牌效应,抢占市场先机,选择差异化战略。

于是,梅尔放弃了之前追求数量的开发思路,转而潜心公关游戏质量,一心设计出一款超凡绝伦的好游戏。

终于,在1987年,他亲自设计的一款航海题材的游戏横空出世,喜欢游戏史的朋友对这款游戏一定不会陌生,它经常出现在各种“开发世界游戏史”的视频中,一般紧接着头一年发售的《塞尔达传说》之后,被视为最早的开放世界游戏雏形之一。

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名私掠者(privateer),自行选择为西班牙帝国,荷兰共和国,英格兰王国或加勒比海法国殖民帝国之一服务。


游戏玩法是开放式的,玩家可以选择攻击敌方船只或城镇、狩猎海盗、寻找埋藏的财宝、营救失散已久的家庭成员,甚至完全避免暴力并寻求通过贸易增加财富。游戏也没有预定的结局,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招募船员会变得更加困难;另外,随着玩家角色年龄的增长,战斗也会越来越难,健康状况的恶化最终将迫使角色退役。当玩家退休时,游戏便会结束,并根据累积的财富、土地、职级、婚姻状况和其他成就,决定一个角色最终的归宿,而这最终的结局也多种多样,从乞丐到国王的顾问应有尽有。

不难想象,这样一款游戏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很有震撼力的,加上公司通过五年的积淀已经有了不错的渠道,不出意外的话,游戏的成功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既然游戏本身注定成功,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利用这次成功来借势扩大公司的影响力了。就在这个时候,斯蒂尼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东方的日本,光荣公司就进行过一次造星运动,当时襟川惠子为丈夫阳一设计了一个“艺名”,叫做涩泽光,并把这个名字放在了光荣的每一个游戏前面,对于涩泽光的真实身份却一直不公布,从而形成了一种神秘气氛,令对手担忧、令玩家好奇。而西方的美国,斯蒂尼也着手搞起了一造星,只是具体的做法大相径庭。

他提议,从这款游戏开始,在每款游戏的标题前面都加上“席德·梅尔的”(Sid Meier's)。斯蒂尼认为,这样的造星运动可以很快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随着梅尔不断推出更多好游戏,他的名字也将随着一个个标题一起深入人心,最终赢得一大批忠实用户和客观的市场优势。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这款游戏被命名为《席德·梅尔的海盗!》并发售,结果取得了口碑和销量的双丰收。自此,“席德·梅尔的”成为了一系列优秀策略游戏的固定前缀,成为了玩家们心目中的一块金字招牌。

声名赫赫

与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一众日本游戏人不同,席德·梅尔的故事讲到这里就没太多好说的了,他的后半生就是名声越来越大,然后在一片赞誉声中光荣地退出了大众视野。

《席德梅尔的海盗!》成功后,公司也获得了极大的优势,梅尔趁热打铁,以每年两部的速度又推出了6部作品,其中包括一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席德·梅尔的铁路大亨》

《铁路大亨》也是一个相当经典的游戏。游戏的目的是通过铺设轨道、建造车站以及购买和安排火车来建立和管理铁路公司。玩家扮演铁路企业家的角色,并可以在以下四个地理区域中的任何一个建立公司:美国西部、美国东北部、英国或欧洲大陆。玩家的公司以一百万美元的资本开始,其中一半为股权,另一半为贷款。公司可以通过出售债券筹集额外的资金。

玩家通过上述方式管理业务,并且还可以处理单独的火车移动并建立其他行业。玩家可以在该微型股票市场上买卖自己或竞争对手的股票。游戏中还有其他铁路公司试图通过股票交易和费率大战使玩家破产。

这是一个相当有市场经济气息的模拟游戏,任何一个认真玩过这款游戏的人都会对当时的市场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于是,毫无意外的,这款游戏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次年,也就是1991年,一款划时代的策略游戏诞生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席德·梅尔的文明》

其实,公司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们一开始并不支持这一项目,为此席德·梅尔不得不自己出钱出力,一肩扛起了这款游戏中所有的代码编写和大部分的美工工作,同时将个人名下的大量财力投入其中。游戏发售以后,公司也并没有给出宣发资源,但这难掩游戏本身的优秀素质,仅依靠玩家的口口相传的情况下,游戏仍然斩获了80万份的销量

这款游戏对于策略游戏发展影响巨大,在当时获得了媒体极高的评价,《电脑游戏世界》更是在1996年将《文明》封为“目前为止最好的150款游戏”中第一名

《文明》系列不需要多做描述,至今仍然是回合制策略游戏和“打完这回合就去睡”梗的经典代表,其游戏机制也在之后影响了相当多的游戏,包括对后来大热的即时战略和MOBA游戏的资源、视野等系统都有着直接影响。

因为这些优秀的作品,梅尔在游戏界斩获了几乎所有当时最有含金量的奖项。其中就包括GDC(游戏开发者大会)的终生成就奖,并成为第二位入选互动艺术和科学学院名人馆的游戏行业人士,有趣的是,这两项成就都是在宫本茂之后获得的,或许在欧美的游戏人看来,这位超级天才给人的感觉很像“唯一真神”宫本茂,以至于一提到宫本茂,就自然地接着想到席德·梅尔?

席德·梅尔个人的成功很快让他的号召力超过了公司,自此,大量欧美地区的游戏人才争相拜入梅尔的麾下,很快,他就不需要再事必躬亲了,甚至很多“席德·梅尔的”系列的游戏都是别人做的,在《席德·梅尔的半人马星座》《席德·梅尔的殖民地》中被标为第一设计师的都是布赖恩·雷诺兹;而在《文明IV中》,这个角色则是索伦·约翰逊。

现在的梅尔更像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高度,做一些高屋建瓴的规划,具体的事情已经交给后继者们来完成了。

后记

席德·梅尔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三上真司那样的大起大落,或者坂口博信那样的英雄迟暮,他的生涯基本上就是一路上行,然后又平淡地退出,这就导致我们在讲述他的故事时少了很多戏剧性和精彩的冲突。

然而,我们仍然应该记住这位伟大的天才,即便他年轻时打拼的过程在我们今天看来显得有些云淡风轻,但并不妨碍这些努力的成果影响着我们今天的游戏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