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乌龙潭、颜料坊…… 南京史上“水怪”多被破解

在我们南京的历史上,许多水域都曾有过类似的水怪传闻,或见诸史册,或流传于民间。

南京北郊的燕子矶江面风高浪急,蜃蛟之说盛行。据《客座赘语》记载,明嘉靖年间,翰林院编修严讷使楚归来。船至燕子矶下,忽遇雷声四起,继而“江波大涌,喷沫蔽空,一龙曳尾自江而下,舟如箕荡,人皆股弁”,连博学多识的严讷也是见所未见,不禁叹为奇观。后人分析,这一带江面洲渚蒙密,巨浸泛滥,素多大蛇,有的长达数丈,燕子矶江中龙不过是人们在阴晦中对大蛇的误辨而已。

玄武湖是南京最大的湖泊,而六朝时的湖面面积是今天的三倍有余。据考证“南达鼓楼岗北麓,北至大红山下,西到今西流湾公园,东抵钟山西北麓”,且与秦淮河、长江均相通。《宋书·符瑞志》称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玄武湖曾两次出现黑龙,后来,当地的湖民还将其演绎成一段动人的传说:元嘉二十五年秋,金陵大旱,北湖(玄武湖)干涸,庄稼颗粒无收,管理农桑的大臣江左心急如焚,然也莫可如何。此时,宋文帝听信了奸臣石刮的谗言,准备将江左的女儿江玉投入湖心,祭祀北湖的湖神求雨。三天后,当江玉被押上祭台时,聪明的她却不慌不忙地对围观的皇帝和群臣说,湖神昨晚托梦于我,说他要的不是人,是玉,而且是“二石抬美玉,北湖把眼填”,必须要两个姓石的人亲自抬着美玉向他供奉才行。宋文帝觉得不妨一试,当即拿来一块美玉,让石刮父子抬到祭台上,一起将玉投入湖中。转眼间,阴云密布,雷电交加,一条黑龙从湖心蹿出,用龙爪接住美玉,飞至半空,然后将玉砸下。干涸的湖床上立即裂开了一道口子,顿时大水四溢,白浪滔天,同时淹死了石刮父子。因“玄”指黑色,宋文帝就把北湖改名为玄武湖,湖畔的覆舟山也改名为玄武山。

城西的乌龙潭,因东晋时期有乌龙戏水而得名,至于乌龙是何生物,一直无人说得清。宋代《景定建康志》曾经推测:“今(乌龙)潭近(玄武)湖,所疑(乌龙)即当时所见之处。”明万历年间,一日,南京词人俞彦与几位友人泛舟乌龙潭,“忽见潭南水面有物浮出,黑而长,可数尺,昂首望北而行,水辄坌涌、舟人惊呼之,遂没。”学者指出。上述的黑龙、乌龙,极有可能是中华鳄,即当今中国的珍稀物种——扬子鳄。

凡事有黑就有白,南京的水怪也不例外。明代文人周晖在《金陵琐事》中曾提到,他有个叫滕慕江的姻亲,幼年读书莫愁湖畔,夜半推窗玩月,突见一怪从窗外跳入,浑身上下,一团雪白,张开利爪要捉他。慕江胆大,挺身相搏,渐渐力倦,大叫。仆人们被惊醒,那怪见人多,纵入湖中,不见踪影。滕慕江受了惊吓,从此“习儒不成,习武不成”。

在老门西的颜料坊,有一条仅一人宽的巷子,唤作童子巷,这里曾流传过“水鬼”的故事。据《白下琐言》记载,晚清军机大臣何汝霖入仕前曾住在南京门西的下浮桥,并在小门口(在今荷花塘历史街区)汪家做过教书先生。一日执教夜归,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四周一片昏暗。当他走进颜料坊的童子巷中,忽听背后呜呜有声,顿觉毛骨悚然。回头一看,只见“一物高二尺许,昏黑中莫辨其状,在地跳跃。稍让而呵之,其物顿奔跃于前。先生拍掌追之,是物屡蹶屡起,至下浮桥,滚向水中而没。”许多科学家认为,旧时所谓“水鬼”,应该是行踪诡秘,善于潜窟的水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