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王 乌江 虞姬:无数人凭吊咏叹,诗词千百首,不敌巾帼20字

力拔山气盖世的项羽,兵败乌江,别姬自刎,王图霸业终成梦幻一场,多少悲壮留于后人评说。项王,乌江,虞姬,乌骓,成了千年不变的诗的元素,文人墨客,为此写下成百上千诗篇,流传下来的也有百首之多。然而,有一首小诗,出自一位柔弱女子之手,此诗一出,令众多大家诗词黯然失色,真正的诗词千百首,不敌巾帼20字。

在这么多的诗词中,好多诗词圣手文章大家赫然在列。杜牧、王安石、陆游等很多文豪凭吊抒怀。我们今天就来欣赏欣赏吟咏项王虞姬的诗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杜牧的诗,诗题叫《题乌江亭》,乌江自从项王在此别姬自刎后,就成了项羽的专用地点了。杜牧在这首诗里,批评了项羽不能接受失败和耻辱,认为如果接受暂时的失败,凭着众多才俊江东子弟,很难说不好卷土重来。

但是,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大势已去,即使是江东子弟还在,能有多少人会为项羽卷土重来是很难说的。王安石的诗叫《叠题乌江亭》,全诗如下: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此诗平白易懂,无数次的战阵,让壮士疲劳不堪心中伤悲,中原那一次败仗已宣告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了。江东子弟即使还在,谁又还愿意跟项王一起卷土重来呢?

唐代还有一位著名诗人胡曾在乌江也写了一首诗,诗题就叫《乌江》,我们来看一看: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争夺帝王的霸业大势已去,江东子弟兵的心已经散了,渡过乌江的船有的是,只是,项羽自己都愧对江东父老,人心散了,哪里还有什么希望?

这首诗,倒是跟后来的王安石观点相近。

南宋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感叹项王乌江: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身长八尺魁伟无敌的将军,胯下千里乌骓马,力能拔山扛鼎,又能怎么样呢?高才如范增,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只有到乌江时,项王才明白过来吧?

陆游批评了项王的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不听范增策略,导致惨败自刎乌江。

写项羽的诗词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我们看一首小诗,只有20字,但跳出了所有这些战略考量的咏叹,跳出历史看历史,从人性的光辉处落笔,意境大开,直指人的脊梁,鲜明地喊出了人生价值观的取向。

这首诗,出自一个柔软女子之手,却令人无数男人汗颜,巾帼不让须眉,就是这样演绎的。这首诗,就是南宋女文学家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活着,就要做人间的英雄豪杰,死去,也要做鬼中英豪。为何至今我还在思念项羽,因为他是英雄,他不会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想当时,高宗赵构,被金人一路追赶,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路奔逃,狼狈至极。连李清照这样的柔弱女子都看不下去了。站在乌江项王自刎之处,李清照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所谓愤怒出诗人,就在这愤怒之中,提笔写下了这首《夏日绝句》。

李清照是婉约派诗人,却写出了如此雄壮的诗,仅仅20字,借项羽的壮举,写出人生豪迈,豪气干云,直冲霄汉。这首小诗,力有千钧,字字珠玑,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几乎无法用语言评说!

这是千古以来最为励志的一首诗了,一万年之后,还是如此,亘古不变,因为,这是人生最主流的节气!

参考文献:

侯建,《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人民出版社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军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号以显微的眼光,扒开历史细节,每天为大家奉献有趣精彩的文化历史文章,恳请读者诸君关注账号“史上文人那点事”。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对笔者最好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