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關節炎是什麼?應該怎麼辦?

什麼是退行性骨關節炎?

退行性關節炎又稱肥大性關節炎,是指一些老年人常常會有腰痛、腿痛、關節痛。由於它多見於老年人,因而也稱作老年性關節炎。老年性退化,是引起退行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中老年後,一切組織器官都會發生退行性變化;骨和關節組織也不例外,退行性變化,尤其好發於承重的關節和多活動的關節。過度的負重或過度的使用某些關節,可促進退行性變化的發生。此外,如關節內骨折、糖尿病、長期不恰當地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因素,均可促進退行性變化的形成和加速已存在的退行性變化的發展。

退行性骨關節炎好發年齡在45歲以上,通常與年齡、體重、性別、職業等相關。其中女性患者比男性多約一倍左右,與絕經婦女激素改變導致骨質疏鬆較男性明顯有關。職業運動員、體重過大等發生退行性骨關節的幾率也較高,具統計,65歲以上的人群中,至少一半以上的在X光片上有退變的表現(關節間隙變窄、骨刺形成等)。

患者表現:

早期表現為膝關節內側疼痛,X光片上膝關節內側間隙變窄、邊緣增生、硬化。病人早期只是在一些較用力動作時感到疼痛,比如上下樓、蹲下站起等,但經休息就有所恢復,如果不早期治療,病變會進一步發展。到了中期走路開始疼,腿彆扭,疲勞感加重,發病部位痠痛。

典型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症狀是膝關節疼痛、關節變形、變大、變粗、反覆腫脹,有時關節活動會產生雜音、彈響,甚至鉸鎖、活動受限等等。患者常抱怨無法蹲起,尤其是上下樓梯無力,疼痛。

最終症狀日益明顯以致無法行走。其原因是,隨年齡增長,人體合成膠原蛋白能力下降,膠原蛋白的缺乏會使蛋白多糖與膠原蛋白的網狀結構變稀疏,甚至發生斷裂,造成蛋白多糖的流失使關節結構遭到破壞。關節軟骨變薄、破損使骨與骨之間喪失了保護,發生直接磨擦,致使關節部位僵硬、疼痛、腫脹,就行成所謂的“退形性關節炎”。建議患者補充膠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同時應該做到控制體重、減少負荷(少蹲起、上下樓梯、爬上、局部保暖、作輕緩運動等,對膝關節進行保護。並建議女性45歲以後服用膠原蛋白。

預防為主,結合用藥

01 預防肥胖

肥胖會誘發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肥胖女性發生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率是正常體重的4倍。因此日常要儘量避免長期高脂肪飲食。

02 適當運動

運動對於我們來說未必都是好事,如果選擇不適合自己的運動,常做一些傷害關節的運動,會加重關節炎的發生。因此,老年患者應選擇比較柔和的運動,避免長期爬山,上下樓梯。

03 飲食要均衡、用藥要謹慎

多吃含硫、組氨酸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蔥蒜、稻米、麥片等;茄類食物等含鐵豐富的食物,儘量要適量或少吃。如西紅柿、辣椒等。

對病因的治療藥物是氨基葡萄糖。它是人體內固有的合成物質,是形成軟骨細胞的重要營養素,是健康關節軟骨的天然組織成份。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氨基葡萄糖的缺乏會越來越嚴重,關節軟骨不斷退化和磨損,所以其在人體內的含量與老年性退行性骨關節炎呈負相關。

氨基葡萄糖可以幫助修復和維護軟骨,並能刺激軟骨細胞的生長,服藥後可在軟骨組織中形成聚葡萄糖胺,幫助增加關節腔的軟骨發育,以及增加關節腔的潤滑液.它可以合成蛋白多糖來刺激軟骨細胞的生長,促進形成關節軟骨組織,達到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它的主要作用是:緩解因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僵硬和腫脹;強化軟骨結構,預防關節功能失效;潤滑關節及維持關節功能。

氨基葡萄糖的不良副作用較小,但仍有胃腸道不適的可能,隨餐或餐後服用時不良反應會少些。一般服用2~4個月後症狀緩解較為明顯。如服用氨基葡萄糖的同時還服用其他非甾體抗炎藥用於鎮痛,需要同時減少氨基葡萄糖和止痛藥的劑量。而如同時服用利尿劑時則需增加利尿劑的用藥量。

04 補鈣要謹慎

除鈣以外,磷、鋅、鐵、骨膠原蛋白、氨基酸等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它們各自在骨骼內都起著其它成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補鈣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了骨骼所需物質的補充。

專家提示:對於老年性退行性骨關節炎而言,補鈣並非是必須的。但是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骨質疏鬆,補鈣可以減少各種骨骼或關節的併發症,對患者是有益的。

對於成人,一般推薦每日攝取的鈣量約為800 毫克,對於老年人,一般推薦每日攝取鈣量為1000毫克左右,長期酗酒、抽菸和鈣劑吸收不良者每日攝取鈣量可以達到1250mg,然而目前我國人均鈣攝取量卻達不到推薦量的一半。另外,老年患者的鈣流失速度快於年輕人,補鈣的同時還應補充維生素D來幫助吸收。可以直接使用鈣及維生素D的複方製劑,既方便使用,劑量也更精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