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康熙帝墨跡至今仍存院內


文殊院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一環路以內,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四川省、成都市佛教協會駐地。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


文殊院始建於隋大業年間(605-617)。蜀王楊秀以"聖尼"名,定名信相寺。會昌五年(845),唐武宗滅佛,寺毀。
宣宗即位(847)修復,歷800餘年與世並存。清順治元年(1644)全毀。傳說清代有人夜見紅光出現,官府派人探視,見紅光中有文殊菩薩像,便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改稱文殊院。
康熙帝御筆"空林"二字,欽賜"敕賜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跡至今仍存院內。
文殊院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漢語系佛教重點寺院之一,中國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禪林聖蹟、園林古建、朝拜觀光、宗教修學於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院佔地20餘萬餘平方米,現存建築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風格,全木質建築,六重正殿依次正對山門的中軸線上,氣勢恢宏、巍峨壯觀。
文殊院始建於隋大業年間(605-617)。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改稱文殊院。
文殊院坐北朝南,佔地面積20餘萬餘平方米。殿宇五重,進山門往裡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土殿、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
與東西兩側的鐘樓、齋堂、廊房等建築渾然一體,莊嚴肅穆,古樸寬敞,為典型的清代建築。兩旁配以禪、觀、客、齋、戒和唸佛堂、職事房,各殿堂之間有長廊密柱相連結,形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
全院共有房舍190餘間,建築面積2萬餘平方米。房舍為木石結構,柱礎石琢磨精細;柱上斗拱雕飾玲瓏。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
文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