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古时边塞重地。历经千年风沙雨雪,戈壁萧索,大漠荒凉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描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古时边塞防御重地。历经千年风沙雨雪,戈壁萧索,大漠荒凉。当年关隘如同今天的海关,曾经的繁华在岁月中远去;只留下后人的传说。
走近“小方盘城”,黄胶土夯筑的城垣并不大。据说现在根据汉简判定的玉门关遗址是暂定。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滩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北与北山相望,南与祁连山呼应,东南距敦煌市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东部边缘约150公里。
此区域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始建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约为公元前111年左右。
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戈壁滩中。
现存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
城堡平面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总面积630多平方米。
城北坡下有东西走向的一条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过乘及邮驿之路。




也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