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杭州老照片:雷峰塔摇摇欲坠,断桥上有门楼


杭州街头做小生意的匠人。1907年-1909年间,加拿大圣公会传教士怀履光游览杭州,并在此拍摄了一组记录自然风景和社会生活的老照片。这是记录人间天堂的早期影像之一,难得一见,非常珍贵。


一男子坐简易轿子出行。在杭州期间,怀履光不仅游览西湖,欣赏美景,还深入到街巷,体验风土民情。这些距今110年之久的照片,很好地还原了清末杭州的几个片段,具有社会史意义。
怀履光为一个孩子拍照。杭州自古乃繁华之地,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西湖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杭州遭受重创,城内居民从81万锐减至8万,这当中有逃跑的,有自杀的,更有被杀的。
手持折扇的妇女。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恢复了对杭州的控制,局势一旦稳定,这里逐渐重现昔日的热闹繁华。到1883年,城内人口已上升至62万余人。这一过程中,杭州城市居民大部分来自外地,其中绍兴人最多,宁波人次之。
杭州巷子里卖水果的商贩。一位外国传教士这样描述清末杭州的街巷:“沿路有卖肉包的摊位,还有锅里炸出来的油条,用一根小竹竿串起来出售。菜场里弥漫着滚烫的油香、包子、新鲜蔬菜、香草和香料的气息,还有踩在脚下的菜叶的味道。”
杭州街头的流动小吃摊儿,摊主将它扛在肩上,沿街叫卖。
怀履光在西湖湖面上拍摄雷峰塔。雷峰塔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因为“雷峰夕照”的美景,更与白娘子的传奇故事有关。雷峰塔在整个清朝都没有维修过,此时已经破破烂烂、摇摇欲坠了,周边居民经常在这里挖砖嵌到自家房子里,取辟邪之意。
西湖断桥,看上去有点破败。断桥景观跟现在相比差距很大,那时候桥面上还有一座门楼,晚间会关闭,阻止人们进入白堤。杭州二我轩照相馆1911年拍摄的断桥照片显示,门楼已被拆除。
清末的钱塘江,堤岸看上去很稳固。
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和广济医院的疗养院。1881年,26岁的梅藤更被英国基督教圣公会派来杭州,负责筹建广济医院的工作。后来他感觉宝石山地理位置好,很适合病人疗养,便通过圆通寺方丈的关系,购买了寺庙土地,在保俶塔边建起了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