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長城》攝影作品

山西大同攝影師

「李文藝」作品

《大同長城》

大同自古就是南方農耕文明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分割線,為九邊重鎮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長城歷史悠久,歷朝歷代都有長城遺蹟,包括有:趙長城、秦長城、漢長城、北魏長城、隋長城、金長城、明長城、清長城。

在大同明長城自居庸關以西,分南北兩線到山西偏關會合,被稱為內、外長城。外長城即居庸關西北經赤城、崇禮、張家口、萬全、懷安而進入大同市的天鎮、陽高、大同、左雲沿內蒙古、山西交界處,達於偏關、河曲;內長城從居庸關西南經河北易縣、渾源、阜平而進入大同市的靈丘、渾源,再經應縣、繁峙、神池而至老營。據現存長城實測,外長城分別由懷安縣桃溝村、西洋河鄉馬市口南北兩路進入天鎮縣境,在新平樂村與西路長城相交。天鎮境內長城約 105華里,存黃土夯築的墩臺61座。由天鎮水磨口向西三里進入陽高縣十九墩村界,至鎮邊堡西出陽高進入大同市區境。陽高境內長城計 100餘里,現存夯土處臺 119座。從陽高鎮邊堡向西約八華里進入大同元墩村界,經鎮川口、宏賜堡、鎮羌堡,經拒牆口、拒門口、助馬口至十三邊,轉南至磚樓溝入左雲縣界。另一條由宏賜堡向西經新榮、破魯至吳施窯入左雲界,這道長城當地人稱"二道邊"。南北兩道長城共 210華里。長城由大同磚樓向南進入左雲縣保安堡地界,至二十邊向西北出左雲進入右玉縣界。長城在左雲境內長約86華里。以上這段長城在大同市境內約長 501華里。大同市、渾源、靈丘縣境內的明長城周內長城。渾源境內計 160華里,靈丘境內長約 190華里。明內、外長城在大同境內總長為 800多華里。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見證

邊塞杏花開

陽高正宏堡段長城

古代戰爭遺風

靈丘明代屯兵古堡

靈丘蕎麥茬長城

天鎮新平堡段長城

長城鄉段長城

鎮川段長城

夥伴

秋染摩天嶺長城

天鎮李二口長城

杏海

雪韻

陽高長城鄉

陽高守口堡段長城

陽高守口堡長城

左雲黑土囗長城

左雲八臺子段長城

來自山西大同,大同廣播電視臺綜藝部主任,山西省攝影協會會員,大同市攝影協會會員,大同廣播電視臺攝影攝像學會副會長、大同長城學會副秘書長 。

23年軍旅生涯先後組織拍攝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國家、軍隊重大科驗試驗任務,4次榮立三等功。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刊物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