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中亦西的艺术格局丨忆著名画家杨刚先生

杨刚

亦中亦西的艺术格局——忆杨刚先生

刘 涛


4月底,北京画院著名画家杨刚先生因病辞世,社会各界以不同的方式对他表达了追思。先生1946年12月生于河南淮阳,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9年到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放牧,1970年返校下放参加农业劳动,1973年进入内蒙古锡林浩特文化馆工作,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研究生班,1981年调入北京画院,2006年9月退休。我接触先生也晚,但于先生的艺德与艺术追求有几方面的深刻感受,有不能已于言者。

杨刚是勤奋的艺术家。天才不可恃,唯勤奋是正途。先生曾在锡林浩特草原放牧,听杨刚同学追忆,杨刚在内蒙古放牧期间作画痴迷,草肥之际也是蚊壮之时,而他竟全然不顾蚊虫叮咬,作画不辍。内蒙古生活工作八年期间,杨刚积数万张速写稿。其后,他的画作言简意赅,无多余之线,每一笔线均富有表现力,即得益于无数次的试错,终于能迅速找到最恰当的“那一笔”,不可增、不可减,不可长、不可短。有人于插队经历有怨,故有伤痕美术;有人庆幸有这段经历,盖因能化腐朽为神奇。挫折毕竟外在,关键还在于自处自择,处之当也,草原亦是“我的大学”,观之审也,马牛也是良师益友。

2010年,我始接触先生,那时他已退休几年。然而,何来退休之说呢,他依然闻鸡即起,往画室作画,中午稍事休息,下午又绘画习书不辍。先生旅行之时,依然画速写不辍,内蒙古的草原、国内的名山大川、海外的风情、市井的人物,纷至沓来,皆入其笔下。杨刚习书,号称“废纸三千”。三千虚数而已,为了练习大草、摩崖石刻,废纸何可胜数。

自诗-白毛风 杨刚 2019年


先生生病手术之后,病情稍缓,遂即作画不断。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依然创作了大量速写、大写意、油画等作品。先生名其画室为“入境庐”,然先生哪里只在画室入境,于他而言几乎到处是生活、处处可入境,目之所达、身之所历、脚之所履,皆能研之于心、笔之于画。几十年如一日,糜有所辍,故能能量充盈、下笔如有神助。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乐在其中,故能不觉辛劳,故愿生死以之,逝世而知免夫。

杨刚是宁静淡泊的艺术家。先生尝言,为了真正的自由可以放弃自由以外的东西。观其一生,先生就是这样走来。他少年成名,二三十岁时即以油画、工笔、版画三种媒介连续三年入选全国美展,在市场上也颇获得青睐。然他能功成身退,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诱,不听将令作画,拒绝市场作画,只是遵从内心的感受,唯听从缪斯女神的召唤。几十年躲进画室,几十年师法造化,几十年尚友古人,几十年呼吸暗积。直接的后果是人气低了、名气小了、画价减了,直接的收获则是人画俱老,艺术炉火纯青,可谓“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他拒绝市场炒作,不在乎学术界的地位,不关心职务,念兹在兹的唯是精益求精、作出好画。鱼与熊掌何可兼得,必也有所抉择。先生失去的是锁链,获得的是艺术的自由;失去的是外在束缚,收获的是内心平静。先生多次诫我,做人做学问一定要实大于名,盈科而进,不可急于求成。

杨刚是博涉多优的艺术家。1978年,先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研究生班,师从刘凌沧、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卢沉、周思聪等先生,系统学习中西绘画技艺和绘画史论。对于艺术创作,他秉承“亦中亦西”创作理念,不存门户之见、不画地自限,博涉速写、工笔重彩、油画、写意、实验水墨、书法诸门类,且能多优。故今日言及先生难以评价,盖因优者太多,遂成博学无所成名与君子不器之象,故梅墨生谓之“演绎了中国美术百年来的变化与演进历程”。先生的油画,能深获朝戈先生好评,二人惺惺相惜;先生的工笔,能得王颖生等人传承发扬;先生的书法,能不输夫人书法家董正贺先生。先生工笔《迎亲图》惟妙惟肖,而大写意则能放在精微。

迎亲图-客自远方来 工笔重彩 杨刚 1980年


迎亲图-新娘别慈母 工笔重彩 杨刚 1980年


迎亲图-宴罢归骑动 工笔重彩 杨刚 1980年


迎亲图-余兴满山川 工笔重彩 杨刚 1980年


先生博涉,好比唐宋之后的读书人出入三教,鲜有仅执一教者,盖时势使然,盖欲汇通三教。中西相遇,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艺术处今之世,不可能再反古之道,必也处理中西两大艺术传统。先生融汇中西,创作出大写意作品《望烟归》《奔马群》等,创作出写意油画《毛毛雨》《白毛风》等,遗细节、写大象、传其神,是中西艺术相遇以来最为重要的收获。天将不以夫子为木铎乎,何故使夫子博涉多优;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乎,何故使夫子辞世如是之速也。若天假之年,先生将会再度变法。

奔马群 59x98.5cm 杨刚 2013年


望烟归 33x43.5cm 杨刚 2015年


白毛风 140x180cm 杨刚 2016年


毛毛雨 140x180cm 杨刚 2019年


杨刚是守约精一的艺术家。先生的艺术创作非惟为博而博,盖有约也。其纷繁的艺术创作,有一以贯之者。故外物纷纭,先生能执其本;荣辱得失陈乎前,先生能不为所动。约者乃其自强不息的艺术追求,贯之者则是对于艺术的质朴的执着。好比维特根斯坦所谓,“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为了不倒下,只好不停地踩着踏板前进。”先生骑中西美术资源这辆大车,欲罢不能,他的一生就是“踩着踏板前进”的一生,是进行亦中亦西、极古极新探索的一生,是孜孜以求的一生。先生艺术求变,盖因有不变的艺术原动力,故能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遂以绘画终其一生。

杨刚是艺术题材广阔的艺术家。先生在内蒙古插队、工作、生活八年之久,故言草原是其第二故乡,草原亦逐渐成为其抒发胸中逸气的符号,恍兮惚兮的马成为其形而上思考的载体,苍苍之天与茫茫之野成为其默默穆穆心境的外现,内蒙古是他的桃花源,故先生给人留下“草原画家”的印象。但其然,岂其然哉。

余音 82x90cm 杨刚 2010年


先生深嗜音乐,他有大量音乐题材作品。譬如《余音》写不弹奏之弹奏,写音乐会将结束未结束的“余音”,以无写有,有无之间,妙哉妙哉。先生又有“电视速写”,尤其奥运会、冬奥会时,先生画得不亦乐乎,往往以简笔捕捉住运动员最为灵动的、典型的瞬间,叹为观止。

先生居于北京,北京的日常也成为其笔下的重要意象。其《故宫》得故宫大体与神韵,故为以北京为主要题材的作家叶广芩所喜欢,用为其书封面。先生又有大量域外风情图。中国画是否有其范围,能否描绘外国人事?先生以其实践证明,可以。他笔下的《岛居图》水墨系列,以国画笔意格物美国之岛、山、松、水、人,竟收熟悉的陌生、陌生的熟悉之效。

岛居图E 杨刚 2013年


岛居图G 杨刚 2013年


逝者辞世,家人知其心意,所撰挽联其中有言“知我其惟在画”。愿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杨刚先生的作品,了解杨刚创作的整体情况,意识到他艺术探索的重要意义。

杨刚作品欣赏


韭菜花 25x77cm 1982年


牧场写生 (2) 1999年


乐队 2003年


春马群 2003年


皇城遗韵 90x179cm 2003年


爱莎芬堡久久画廊 2004年


古战场 57x97cm 2004年


向着天边歌唱B 45x35cm 2004年


皇城遗韵 26x40cm 2004年


交响世界 2004年


山松 18.5x17cm 2006年


马 18x24cm 2006年


同行 39x47.5cm 2006年


越过终点 41x45cm 2007年


乐舞-提琴手 47.5x28.5cm 2008年


铁饼 67x92.5cm 2008年


暮雨低 38x49cm 2010年


日出 110x73cm 2011年


路遇 2011年


速写歌 2012年


冬心诗-如闻仙漏 2012年


奔马 44x44cm 2013年


装玻璃窗 (2) 2013年


风中树 2013年


芭芭拉 43.5x43.5cm 2014年


俄罗斯 2014年


高山滑雪 纸本水墨 2014年


平野望烟归 90x155cm 2014年


射雕临水晚天晴 48.5x77.5cm 2014年


德国爱莎芬堡 2014年


远去的牧人 纸本设色 2014年


俄罗斯 (1) 2014年


古战场 43x76.5cm 2015年


在中亚细亚原野上 纸本设色 2015年


人生 男痴女怨 2015年


曾经草原画家 2016年



轻骑踏月 100x126cm 2016年



在博物馆快餐店里 2017年


知青后期-雁南飞 140x60.5cm 2017年


看足球 23.5x16.5cm 2018年


冬奥会系列 67.5x38cm 2018年


迎亲图 140x180cm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