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皇家寺院有两个大雄宝殿,原来是康熙任性所为,国内无二处

在四川成都崇州市街子镇有一座古老寺院叫“光严禅院”,别看它名气不大,但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受朝廷供养,僧人不必乞食,属于皇家寺院。特别是明清两朝的朱元璋与康熙皇帝都曾到访过,并御赐皇家象征的琉璃瓦,分别建筑在大门和大雄宝殿上,这在寺院中是非常少见的。

这座寺院始建于晋代,当时晋文帝赐青城36庵,此寺为规模最大一寺,原名常乐庵;到隋文帝曾御赐光大严明匾;在唐武宗时寺院毁,后由善思和尚重建,改名常乐寺;明朝永乐年间,为避“乐”字之讳,蜀献王朱椿奏请敕赐寺名“光严禅院”,故又叫光严寺,沿用至今。(书影拍摄写作)

明太祖朱元璋的叔叔曾在此出家,名号法仁。朱元璋后来到此拜访,但得知叔叔已成为高僧,不为世俗所动,感动之余提笔赐字“纯正不曲”。后来又赐“皇锅”、“龙凤旗”、“銮驾”、“琉璃瓦房”等。其中“皇锅”又称千僧锅,直径达2.1米,做传戒焖饭之用,可供上千僧众之需。

朱元璋因为出身寒门,从小讨饭并做过和尚,文化不高,字写的一般般,留下的墨宝极少,但他写给叔叔“纯正不曲”一直镶嵌在大雄宝殿前。在明朝,皇家还御赐一部《洪武南藏》,一部御赐梵文《华严经》,后来都有所损毁,所余部分现藏于四川省图书馆,成为重要佛教历史文献。(书影拍摄写作)

在游览光严禅院时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这里怎么有两座“大雄宝殿”?分为上下古寺,还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不太合乎情理啊?还没有听说那座寺院同时有两座大雄宝殿,这也太随意了。

现在的“光严禅院”分为上古寺和下古寺两部分,其中下古寺是明朝以前建筑的,而上古寺是清朝修建的。据说康熙皇帝到访于此,非常喜爱和看重这座寺院,就想修缮大雄宝殿,但因为是朱元璋已经修建过并题词,不想风头被压过,就在上面又新建了一座规模更大、更宏伟的“大雄宝殿”,御赐房顶铺设琉璃瓦和大殿正门建十三扇开门。(书影拍摄写作)

皇帝说一不二,康熙也够任性,非要自己再建一座“大雄宝殿”,同时御赐牌匾“光严禅院”,现在就悬挂在山门上方,他要压过前朝的规模。结果这座寺院就同时有两个大雄宝殿,这在国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可惜后建的上古寺在文革时尽毁,现在看到的是近年按原来规模重新修建的,已经没有了“古寺”的模样。

这座国内唯一有两个大雄宝殿的“光严禅院”,距离成都只有60多公里,这里海拔大约1100左右,不但山高植被也很好,有成片的参天古柏、古楠、古杉、古银杏等珍稀树木,环境好也是避暑之地,很值得到此一游。(书影拍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