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最早的盆景園之一,上海植物園,欣賞海派盆景作品



上海植物園盆景園彙集了以海派盆景為代表的盆景精品2000盆,為海派盆景的發源地。也是國內最大的國家盆景園之一。



園內有一盆名為"枯木逢春"的石榴盆景,據記載是乾隆年間種植的,至今已有200多年。該樹樹心處已經空了,但仍枝繁葉茂,花果累累。



松鶴延年:斜乾式,樹種為五針松,樹齡約300年。“松柏並茂精神爽,鶴髮童顏不老翁。”歷代文人墨客便喜愛將松、鶴寓意為吉祥如意、健康長壽。古松一大一小,一前一後,融洽無間;斑駁嶙峋的樹幹蒼勁古拙;層疊有序的枝片透出堅毅。樹下仙鶴悠然自得,整個作品營造出一種動與靜的對比美。



百步雲梯:斜乾式,這是一盆以刺柏為創作材料的特大型盆景,這件作品樹幹經穿、雕、鏤後,又逐步癒合,顯得古拙,自然。部分木質部顯露,殘存的枯枝有白骨化,經久不落,充分顯示出古柏經歷滄桑,頑強不屈的精神。樹幹斜向生長,似橫空出世,樹冠則反向伸展,上下均衡,賞心悅目,並然有序的枝片,翠葉如蓋,層次有序似通向天際的雲梯。作品充分展現了大自然中與惡劣環境搏擊抗爭、又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古樹風貌,真可謂是人間巧藝奪天工。該盆景因有約二百年以上的高齡,樹根系吸收能力減退,一度曾經失去了“雲梯”天然的風采。前幾年盆景園的技師們依據豐富的經驗構思、商議,再通力合作,以細剪的手法重新給它做了個完美的造型。打理後的《百步雲梯》經過一年的生長,層次分明,頗有通天攬日的氣勢,頓時讓人想起李白那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鐵骨錚錚:鐵骨錚錚是一處大型叢林式紫薇盆景——其枝幹硬朗,凜然向上,更加彰顯了崢嶸不屈的精神。園藝師們根據植株形態及長勢,通過多種造型技法,調整樹形的枝條方向和角度,使其枝條粗短,枝葉豐茂。“誰道花無百日紅,紫薇長放半年花”,“每微風至,妖嬌顫動,舞燕驚鴻,未足為喻”。《鐵骨錚錚》的紫薇,枝頭綴滿朵朵繁花,在風中搖曳,分外動人,尤顯美觀大方。現在這一大型紫薇盆景正值盛花期,花繁葉茂,別有一番韻味。在“鐵骨錚錚”處,特意安裝了一排長椅,正好位於杉樹濃蔭下,大家可以坐在此處欣賞雅趣天成的山石和枝幹硬朗、崢嶸不屈的紫薇。



村落在深處:曲乾式,大阪松彎曲如虯龍其枝幹多變,直處坦白率領,彎處飄逸,顯出龍探青山之狀。



枯榮相濟(一)

園內見有兩盆以為名的盆景。其介紹相同,枯乾式,拙頑枯雅的軀幹,展露著駕馭自然的力量。榮枯代謝,而彌見其新。枝梢臨空舒展,雖著葉不多,卻顯現出古柏的老勁雄放、生機勃勃。主幹斜臥,側枝回首上仰,上翠下枯,使人回味無窮。

枯榮相濟(二)



風神超邁

懸崖式,豪氣滿懷,風姿絕倫。地柏枝條細而長,並且柔軟,生意做斷崖式等多變造型。這盆作品風度神韻超凡脫俗,頗有氣勢,令人見之忘俗。



松掩霞石:附石式



蒼松迎客

其樹種為大阪松,又稱金葉五針松。樹齡約190年。曾獲1997年亞太地區盆景賞石博覽會金獎。

據介紹,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許多日商在現今的虹口公園附近開辦了許多園藝場,經銷日本風格的盆景。抗日戰爭勝利後,這些盆景都被國民黨農林部接收。直至解放後,這批盆景併入上海植物園的前身龍華苗圃。此盆景便是其一。經幾代工作者的精心呵護、整形始成現在的狀態。

看其樹形彎曲前傾作鞠躬狀,似向來客致意。樹冠濃密如蓋、蒼翠繁茂、卻又富有層次,姿態生動傳神。作品形神兼備,主線條流暢奔放、融洽中彰顯力量,體現了海派盆景博採眾長、師從自然的藝術風格,為中國盆景藝術之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