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出家



出家(一)

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夫将以武功定祸乱,相以文学兴太平,天下大事皆出将相之手,而曰出家非其所能,然则出家岂细故哉?今剃发染衣,便谓出家。噫!是不过出两片大门之家也,非出三界火宅(1)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后名为大丈夫也。犹未也,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而后名为大丈夫也。古尊宿(2)歌云:“最胜儿,出家好,出家两字人知少。”最胜儿者,大丈夫也。大丈夫不易得,何怪乎知出家两字者少也。

【注释】

①三界火宅: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法华经·壁喻品》:“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②尊宿:即德尊年高者。

【译文】

先德说:“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不是将军宰相所能做得到。"我们知道将军可以凭武功平定贼寇的祸乱,宰相可以凭文才学识治理政务,使国家太平。凡天下的大事,全部掌握在将相手里。然而先德说出家不是他们所能做得到的,可知出家并不是简单容易的事。现在有些人,只要剃了光头,披上一领坏色衣,便说是出家了。唉!这只不过

是出二片大门的家,并不是出三界火宅的家啊!能够出离三界的家,才可以称为大丈夫。但还有所缺憾,要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然后才真正当得起这大丈夫的称号。古尊宿有一歌词说:“最胜儿,出家好,出家两字人知少。”这“最胜儿”,就是指大丈夫。但大丈夫很不容易得,这就难怪很少有人能明白“出家”二字的含意啊。

出家(二)

人初出家,虽志有大小,莫不具一段好心。久之,又为因缘名利所染,遂复营宫室,饰衣服,置田产,畜徒众,多积金帛,勤作家缘,与俗无异。经称一人出家,波旬怖惧(1)。今若此,波旬可以酌酒相庆矣!好心出家(2)者,快须着眼看破。曾见深山中苦行僧,一出山来,被数十个信心男女归

依供养,遂埋没一生,况其大者乎!古谓必须重离烦恼之家,再割尘劳之网,是出家以后之出家也。出前之家易,出后之家难,予为此晓夜惶悚。

【注释】

①一人出家,波旬怖惧:波旬,恶魔名,译为杀者。常欲断人慧命,故名杀者。又译恶者,能成就恶法,怀恶意故。《大智度论》曰:“当出家剃发著染衣受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言是人必得大涅槃。”

(2)好心出家:《行事钞》云:“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脱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欲之深著。良由虚妾之俗可弃,真

实之道应归,是宜开廓远意,除荡鄙怀,不吝身财,护持正法。”不为名利斯牵,不为王力所逼,不为邪求活命,不为避懒偷安,不为负债逃难,惟为生死,为菩提,正信出家,是名好心出家。

【译文】

通常人在初出家的时侯,虽所立的志向有大小的不同,然而没有不怀着一片好心。可是时间久了,一旦受着名利等种种因缘所诱惑,便又重新开始营造房屋,讲究衣服,置买田产,畜养徒众,多积财物,勤作家务,与世俗的没有差别。佛经上说:“一人出家,波旬怖惧。”如果像这样的出家人,波旬不但不会怖惧,而且还会欢喜得互相酌酒

庆贺呢!好心出家的人们,赶快醒悟吧,把一切世缘尽情看破!曾见一位住在深山中的苦行僧,一出山来,被数十位信心男女归依供养,便荒废了一生的道业,何况其他更大的障缘呢?古人说:“重离烦恼之家,再割尘劳之网。”这是说出家以后的又一次出家。出前一次的家容易,但要出后一次的家,那可就难了。我为此日夜常怀忧惕。

选自《竹窗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