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仕林:用一条腿走出脱贫致富之路


4月24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罗仕林在查看牛的生长情况。 罗仕林,依靠一条健全的腿,在巍巍大山中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被乡亲们当作励志故事到处传扬。 今年44岁的罗仕林,家住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2006年6月,他在外务工时遭遇事故失去了一条腿。装上假肢回家后,他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慢慢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2008年开始,他在山里承包水池建设、住房修建等工程,立志用一条腿走出脱贫致富之路。 2016年,他一家光荣地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里退出,实现脱贫,被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评为2016-2017年度“脱贫攻坚带头人”。 脱贫后,罗仕林并没有松劲。2017年7月,他开始发展养牛。2018年5月,他把牛栏扩大,为村里15户村民代养牛19头,种植牧草25亩。每天,罗仕林在牧草地和牛栏之间来回奔忙,立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养牛把脱贫后的日子越过越好。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4月24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罗仕林在喂牛。 罗仕林,依靠一条健全的腿,在巍巍大山中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被乡亲们当作励志故事到处传扬。 今年44岁的罗仕林,家住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2006年6月,他在外务工时遭遇事故失去了一条腿。装上假肢回家后,他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慢慢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2008年开始,他在山里承包水池建设、住房修建等工程,立志用一条腿走出脱贫致富之路。 2016年,他一家光荣地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里退出,实现脱贫,被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评为2016-2017年度“脱贫攻坚带头人”。 脱贫后,罗仕林并没有松劲。2017年7月,他开始发展养牛。2018年5月,他把牛栏扩大,为村里15户村民代养牛19头,种植牧草25亩。每天,罗仕林在牧草地和牛栏之间来回奔忙,立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养牛把脱贫后的日子越过越好。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4月24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罗仕林在粉碎牧草准备喂牛。 罗仕林,依靠一条健全的腿,在巍巍大山中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被乡亲们当作励志故事到处传扬。 今年44岁的罗仕林,家住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2006年6月,他在外务工时遭遇事故失去了一条腿。装上假肢回家后,他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慢慢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2008年开始,他在山里承包水池建设、住房修建等工程,立志用一条腿走出脱贫致富之路。 2016年,他一家光荣地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里退出,实现脱贫,被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评为2016-2017年度“脱贫攻坚带头人”。 脱贫后,罗仕林并没有松劲。2017年7月,他开始发展养牛。2018年5月,他把牛栏扩大,为村里15户村民代养牛19头,种植牧草25亩。每天,罗仕林在牧草地和牛栏之间来回奔忙,立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养牛把脱贫后的日子越过越好。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4月24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罗仕林在搅拌饲料准备喂牛。 罗仕林,依靠一条健全的腿,在巍巍大山中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被乡亲们当作励志故事到处传扬。 今年44岁的罗仕林,家住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2006年6月,他在外务工时遭遇事故失去了一条腿。装上假肢回家后,他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慢慢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2008年开始,他在山里承包水池建设、住房修建等工程,立志用一条腿走出脱贫致富之路。 2016年,他一家光荣地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里退出,实现脱贫,被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评为2016-2017年度“脱贫攻坚带头人”。 脱贫后,罗仕林并没有松劲。2017年7月,他开始发展养牛。2018年5月,他把牛栏扩大,为村里15户村民代养牛19头,种植牧草25亩。每天,罗仕林在牧草地和牛栏之间来回奔忙,立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养牛把脱贫后的日子越过越好。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4月24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罗仕林在割牧草。 罗仕林,依靠一条健全的腿,在巍巍大山中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被乡亲们当作励志故事到处传扬。 今年44岁的罗仕林,家住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2006年6月,他在外务工时遭遇事故失去了一条腿。装上假肢回家后,他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慢慢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2008年开始,他在山里承包水池建设、住房修建等工程,立志用一条腿走出脱贫致富之路。 2016年,他一家光荣地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里退出,实现脱贫,被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评为2016-2017年度“脱贫攻坚带头人”。 脱贫后,罗仕林并没有松劲。2017年7月,他开始发展养牛。2018年5月,他把牛栏扩大,为村里15户村民代养牛19头,种植牧草25亩。每天,罗仕林在牧草地和牛栏之间来回奔忙,立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养牛把脱贫后的日子越过越好。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4月24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罗仕林和妻子蒙秀勤拉着一车牧草行驶在回家的路上。 罗仕林,依靠一条健全的腿,在巍巍大山中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被乡亲们当作励志故事到处传扬。 今年44岁的罗仕林,家住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2006年6月,他在外务工时遭遇事故失去了一条腿。装上假肢回家后,他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慢慢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2008年开始,他在山里承包水池建设、住房修建等工程,立志用一条腿走出脱贫致富之路。 2016年,他一家光荣地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里退出,实现脱贫,被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评为2016-2017年度“脱贫攻坚带头人”。 脱贫后,罗仕林并没有松劲。2017年7月,他开始发展养牛。2018年5月,他把牛栏扩大,为村里15户村民代养牛19头,种植牧草25亩。每天,罗仕林在牧草地和牛栏之间来回奔忙,立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养牛把脱贫后的日子越过越好。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4月24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罗仕林和妻子蒙秀勤拉着一车牧草行驶在回家的路上。 罗仕林,依靠一条健全的腿,在巍巍大山中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被乡亲们当作励志故事到处传扬。 今年44岁的罗仕林,家住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2006年6月,他在外务工时遭遇事故失去了一条腿。装上假肢回家后,他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慢慢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2008年开始,他在山里承包水池建设、住房修建等工程,立志用一条腿走出脱贫致富之路。 2016年,他一家光荣地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里退出,实现脱贫,被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评为2016-2017年度“脱贫攻坚带头人”。 脱贫后,罗仕林并没有松劲。2017年7月,他开始发展养牛。2018年5月,他把牛栏扩大,为村里15户村民代养牛19头,种植牧草25亩。每天,罗仕林在牧草地和牛栏之间来回奔忙,立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养牛把脱贫后的日子越过越好。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4月24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蒙秀勤帮丈夫罗仕林护理因劳作有所松动的假肢。 罗仕林,依靠一条健全的腿,在巍巍大山中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被乡亲们当作励志故事到处传扬。 今年44岁的罗仕林,家住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旺村三叉屯。2006年6月,他在外务工时遭遇事故失去了一条腿。装上假肢回家后,他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慢慢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2008年开始,他在山里承包水池建设、住房修建等工程,立志用一条腿走出脱贫致富之路。 2016年,他一家光荣地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里退出,实现脱贫,被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评为2016-2017年度“脱贫攻坚带头人”。 脱贫后,罗仕林并没有松劲。2017年7月,他开始发展养牛。2018年5月,他把牛栏扩大,为村里15户村民代养牛19头,种植牧草25亩。每天,罗仕林在牧草地和牛栏之间来回奔忙,立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养牛把脱贫后的日子越过越好。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