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纵然是悲伤成河,但是我锲而不舍(83)铜镜,赝品?

看见伊人停下来,东方道才松了一口气。

伊人想把它交给先道。

东方赶紧冲上前接住说:“来,我来拿着。”

“打开看看。”先道指示东方。

“我?打开看看?”东方支支吾吾地确认。

“还有谁?”先道以为东方走神了。

“是那个铜镜。”东方犹犹豫豫地打开匣子,看了一眼忙说。

“我看过了,是铜镜。”伊人也接着证明说。

“既然是它,就把它合上吧。就用它换周道。”先道瞟了一眼,就对东方说。

“这个铜镜是什么宝贝?它能够换下周道?”站在东方旁边的舍长看清了铜镜,问先道。

“这个铜镜可是我们大周祖传下来的神奇物件。是周公旦的用品。相传它很神奇。你也听说过吧?”

“听说过只言片语,是谁藏放的?”舍长思索一下,问。

“居然是从双龙溪边的小院里挖出来的。”

“怎么在那里?难道是士家埋下的?”舍长疑问。

“你是否知道一些消息?”先道高兴追问。

“不知道。我只是揣测,您看,士家人不是在那里住过吗?”舍长摇头。

“年代太久远了。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了。”先道叹息。

“如果是那个宝贝,送给司马真是太可惜了。”舍长面色惋惜。

“只要能够保护好它,把它完好无损地传给后人,在谁手里都一样。谁拥有它不是暂时的呢?”先道坦然。

“不过,得了这个宝贝,司马他应该会痛痛快快放人的。”

“东方,准备准备,我们一会儿去见司马大人。”

一会儿,先道和舍长一起出门去司马住处,走了一阵却不见了东方道。

只见东郭舆拿着匣子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东方公子说他突然肚子痛得厉害,让我代他过来了。”

“既然这样,舍长大人,你拿着它行不行?”

“有什么不好,交给我吧。”舍长爽快答应。

“把它交给舍长大人,你回去吧。”先道吩咐东郭舆。

先道和舍长一起见到司马,一番客气寒暄之后,先道说道:“司马大人,我有一枚价值连城的神奇铜镜想献给您。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什么神奇铜镜?我好像没有听说过。不过,在这方面我算是孤陋寡闻的人。”

“这是先公叔旦的铜镜。据说它可以在月圆之夜预测人的未来。”舍长补充道。

“这么好的东西?”司马半信半疑。

“大人还不相信?”舍长问。

“正好双龙论会上有很多识货的人,您可以让他们鉴定一下。”先道提醒。

“哎,鉴定什么。我难道还不信先道先生?不过,您的提醒很好。正好赶上英才荟萃于此,让天下才俊们开开眼界,再考验考验他们的识别能力也很不错哇。”

“东西已经带来,现在就可以交给您看。您知道我想听些什么消息吧?”先道提出了要求。

“除了周道不应该有别的事吧。您也知道,把周道请到我们这里来,还不是迫于晋国的压力!那个晋国行人已经向我们要了几次人,我们都挡了回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还是我们近啊。另外,周道在我们这里,可是没有让他受到一点委屈。”

“当然,在下素有耳闻,大人向来做事周密,思虑长远。经此一事,不得不深表佩服。”

舍长把铜镜交给司马,并打开让他看。

司马什么名堂也看不出来,就问舍长:“看来你也很了解这个宝贝?”

“早就听说过这个神奇宝贝了,只是以前没有机会目睹到它。”

“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不应该要吧。”司马假装客气。

“但是,那些车马玉帛之类的俗气之财又怎么能打动您高贵的口味?”先道幽深一笑。

司马大笑道:“既然先生这么相信老夫,老夫就暂且收下,保存着它,看护好它。关于周道,我们君上也没有下正式的命令处死他。周道在我们这里,也让我们多有负担。他会有合适的办法离开的,不过也不在乎这一两天。有舍长大人在这里,这件事先生只管放心。”

“多谢司马大人。”先道致谢。

“现在,我也不多留先道先生、舍长大人了。”

等到先道和舍长离开,司马马上把随侍叫来欣赏这个宝贝。

司马疑惑地问:“他们把这个东西说的十分神奇,你有没有听说过?”

“巧了,我听说过有这么一个神奇铜镜。好像失传很多年了,现在突然发现很让人吃惊。”随侍一阵激动。

“看来不假呀。”

“只是先道会这么轻易把它拿出来?”随侍半信半疑。

“隐士们把世间的一切东西看的都很淡,不看重它也很正常。交给你,晚上你来看护它,一定要给我看好了。”

“小臣一定不敢懈怠。”随侍眼里放光。

第二天的双龙论会上,大家们继续谈论对《八索》的见解。有人称颂管仲对《八索》的灵活运用,有人回顾先王周文王对《八索》的研究贡献,有人发言说,听说雪戎人有个秘密组织好像对《八索》进行了深度借用,那里可能有高人,还有人提起了周公旦对《八索》精神的忠实践行。

听到有人说起周公旦,司马便悄悄向身边的来客说道:“我有一枚稀世珍宝,特意带到了这英才荟萃的会上,请大家共同开开眼界、饱饱眼福如何?”

来客们纷纷问道:“什么珍宝?”

“先公周公旦使用的铜镜。”

“周公旦的铜镜?那可是个好东西。——开玩笑,已经失传多年了。”

“能失传,也能再现。”

“快拿来给大家欣赏欣赏吧。”

司马派人取来铜镜,交给大家传看。

人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果然是周公旦的铜镜,还刻着他的名字。”

“原来听传说有这么一个铜镜,一直没有见过它,现在总算见到尊容了。”

“听说它有非同寻常的神奇魔力,司马大人有没有见到过?”

“几十年都没有它的音讯了。它突然面世意味着将有旷世之才现身了吧。”

铜镜传到了宋国长史手里,这是一位执着认真的史官。

他没有没有随声附和,也没有置若罔闻。

他很仔细地察看它,揣摩它,用手指擦拭,用耳朵听音。翻看正看,对着光线看,盯着图案看……

看着看着,脸上的疑惑越来越多。

“您有什么发现吗?”司马感到很奇怪。

“我觉得它更象一个赝品。”史官的话虽然说的平平淡淡,不紧不慢,却像炸雷一样击到了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