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總馬虎?家庭教育指導手冊“連載”作者張鐵剛

愛的定義中說道:是指人主動或自覺地以自己或某種方式,珍重、呵護或滿足他人無法獨立性實現的某種人性需求。

“人性需求”,人性的基礎需求包括生理需求、愛和歸屬感的需求、安全感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愛的最高境界是信任。信任什麼?信任,在你遇見無法克服困難時,對方一定與你共同承擔,信任家長,一定滿足他的人性需求。這種信任,把你們依戀在一起,這就是愛。

信任要經歷兩個過程:第一步,你要信任他,賞識他,放開手,他才會自己去闖蕩生活,這個時候,他可能會遇見無法克服的困難。第二步,他遇見無法克服困難的時候,你再去跟他一起承擔,他開始信任你。這樣的一來一去,慢慢的鑄就了你們可信任依賴的關係。

改變一個信任你的人是容易的事,教育也就變成了一個簡單的事;改變一個不信任你的人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愛是改變一切的基礎,但是,一旦出錯,它又是摧毀一切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和家長出現交流障礙?

首先,家長不懂得尊重孩子。曾經遇見一個男家長,跟我苦訴孩子不跟他說話,總跟他頂嘴。我說,你把孩子從學校回來一直到他跟你頂嘴的過程說一下。他說,孩子放學,我就說,小少爺回來了,說完這句話的時候,他自己都笑了,這明顯是說話上不會尊重人。然後,孩子寫作業,家長給孩子熱了一杯牛奶,拿給孩子,孩子不喝,他就批評孩子不知好賴,於是,他們爺倆就打起來了,這明顯是行為上不會尊重人。他問我怎麼辦?我說,要是我,我會泡牛奶前跟孩子打一下招呼,做事前跟別人提前打招呼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我會問,爸爸給你泡一杯牛奶喝嗎?他說喝,我就給泡一杯;他說不喝,我就不泡!

其次,家長說話不靠譜。謊言是摧毀信任的最佳利器,也是摧毀真愛的最佳利器。一旦讓別人發現你在說謊,就等於割斷了你們的鏈接。很多家長,太急功近利,謊話連篇。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家長說,期中考試前他和他媽媽有個約定,只要考入前10名就給買手機,孩子達到了。但是,家長以怕影響學習成績為理由不給買了,孩子和家長產生了矛盾。

孩子為什麼身體弱,做事緊張,總馬虎?

愛的定義中說,滿足他人無法獨立實現的“人性需求”,而這些需求,直接或間接的都與愛有關係,並不是說你給不給,是他相信你給不給;並不是你說愛不愛,只有對方認為感受信任你的愛才是真愛。當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愛和歸屬感的需求出現問題,對方不信任的時候,就會產生壓力,人的思維大量使用在解決壓力上,支配免疫力的思維就會減弱,就會容易被細菌侵害,就會容易生病。研究發現,75%的疾病都是這個原因得的。我們可以觀察,小寶寶愛生病,非常可能他有一個眼神都能殺人的媽媽,有一個打罵的媽媽,有一個把孩子扔給保姆的媽媽。

當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些基本需求出現問題,特別是家長失去了孩子的信任的時候,孩子感受不到真愛的時候。就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長期情緒出問題,會影響一個人正常的思維。輕微會造成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題馬虎等問題;重了就會造成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