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冷题材做燃,国产动画《末日曙光》凭什么脱颖而出?

即便是冷门题材,同样能脱颖而出

上周日,国产动画《末日曙光》第一季最终话正式上线,这部国漫中少见的“末世公路片”也迎来了完美的落幕。

动画《末日曙光》改编自非天夜翔同名小说。由企鹅影视出品,七瞳映画制作。故事发生在2X12年夏天,不知名的病毒席卷整个世界,出现了很多丧失心智的感染者,他们无差别的攻击人类,被咬伤的人也会因感染病毒发生异化。

病毒肆虐之下,人类在颠沛流离的逃亡中不断失去自己的容身之所。擅长机械的天才“机器猫”刘砚、战斗力满点的前特总兵蒙烽、退伍兵张岷以及养子决明……不愿放弃希望的少年们努力抓住每一线生机,被迫拿起武器,一边与不断袭来的感染者战斗,一边在黑暗中期待黎明……

从小说到动画,新颖“末世”题材填补国漫市场空白

《末日曙光》动画5月20日开播,9月23日最终话上线,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从开播首日接近4000万的播放量,到如今腾讯平台播放量已

突破4亿,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2000万,今年杭州的漫展与上海CCG的亮相,也都获得了粉丝热烈反响,动画在末世题材的创新尝试更是吸引到了雪佛兰创酷战车的支持。诸多成绩也向我们证明着国产动画在末世题材上的成功尝试。

去年七月的企鹅影视动漫年度发布会上,企鹅影视发布了企鹅影视国漫“

百番计划”,力图通过促进优质内容开发,拓展更广泛年轻用户群,推动国漫整体水平的提升。 计划中的作品题材涵盖情感向、战斗向、古风向、治愈向等不同类型。而《末日曙光》作为“战斗向”的代表作品之一,自然是“百番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跟其他的战斗系作品不同,《末日曙光》的故事背景建立在病毒肆虐的“世界末日”,此类“末日”题材的作品在国产动画中并不多见,而这也是企鹅影视选择把这部作品动画化的原因之一。

虽然在影视剧领域,类似于《行尸走肉》、《釜山行》等“末日向”的作品在国内拥有极高的热度,但同类题材在国产动画领域仍存在很大空白。以此为题材创作动画作品,无疑会吸引一批核心观众。

另一方面,在观众越来越难被讨好的当下,《末日曙光》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它并没有刻意讨好所有的观众,而是明确了作品究竟为谁而做,为何而做。

其实,企鹅影视已经相继出品了包括《全职高手》、《魔道祖师》在内的多部爆款作品,但跟拥有浓厚中国文化底蕴的《魔道祖师》等动画不同,《末日曙光》所选择的“末日”题材则相对冷门。乍一看之下,这个小众题材好像缩小了作品的受众群,但实际上,国产动画要想真正得以全面发展,“类型化”与“圈层化”的题材也是行业不容忽视的方向。

抓细节重体验,高品质制+独特风格让国漫推陈出新

在《末日曙光》动画立项之初,作为出品方的企鹅影视就明确了目标——要真正把这部作品做出新意。反复考量之后,最终选择了与同样有很强个人风格的七瞳映画展开合作,推进动画进程。

如今,很多国产2D动画都被诟病:“画风太日系”。一方面,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国产动画难免受到日本动画的影响,另一方面,唯美的“日系画风”也的确容易受观众青睐。

《末日曙光》出于对作品整体风格的考量,在人设上做出了很大突破。动画紧紧抓住角色的特点,同时进行大量的参考,并不单纯的追求主流美感,而是在人设中糅合了日系、美漫等多种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作为一部高燃的热血动画,主角团在逃亡途中的各种战斗绝对是《末日曙光》的一大看点。动画开篇,蒙烽一人独面几千只感染者,360度射击画面高速飞行的子弹特写连贯的运动镜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原作小说中的“名场景”,刘砚为应对十万怪物来袭而做的高科技武器——双弧分能式特斯拉线圈,被还原到动画中,更是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在动画制作方面,企鹅影视和七瞳映画也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末日曙光》的打斗场景都尽可能的偏向写实,绝不是几张静帧来回切换,以至于每集动画的镜头数量高达

250-300组,如此庞大的作画量实属不易。

高燃的画面同样需要高燃的音乐与之相配。《末日曙光》还有一个颇为人称道的特点——从OP、ED到动画中的插曲,音乐始终与剧情紧密配合。无论是生离死别是悲伤舒缓的钢琴曲;还是战斗时燃出天际的电子乐,每首都恰到好处的把情感烘托到极致。

特别是风格独特的OP——由马天培演唱的《末世英雄》融合了动感十足的电子音乐,激燃的画面则与歌曲节奏配合,被不少粉丝戏称为“最骚气的末日蹦迪”

同时,动画在配音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末日曙光》集结了包括边江、赵路、吴磊等多位国内配音界的大前辈,同时还由边江与吴磊两位老师担任配音导演,他们精湛的演技不仅赋予了角色灵魂,也让诸多声控们享受了一场视听觉的双重盛宴。

以人为本再出发 《末日曙光》展现人性之光

如何能够让动画深入人心,主角的魅力必不可少。《末日曙光》对以刘砚、蒙烽、张岷、决明四人团为核心的主角刻画可以说是淋漓尽致,一帧一神态,一幕一人性,诸多细节,竭力凸显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多样性,多角度,多细节丰富角色形象。

比如在武器加工厂,被数千只感染者围攻的蒙烽能够毫无惧色的突出重围,却在看到丧失心智的旧识崔小坤时失了神,之后才干净利落的拿起枪扫射。短短几秒看似无意的停顿,却把蒙烽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末日曙光》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力图达到作品本身的升华。

动画后期登场的赖杰便是一个很典型的存在。身为飓风小队的队长,跟只想守护自己重要之人的蒙烽与张岷不同,赖杰心中拥有的是“大我”,他的目标是拯救更多失去归所的人类,守护人类的家园。

理念上的不同自然会引起冲撞。在赖杰要求刘砚把他们辛辛苦苦建立的“永望镇”交给自己接管,同时强行把能够参加战斗的人纳入军队时,蒙烽与他大打出手。

一场拳拳到肉的搏斗后,赖杰确定了蒙烽的实力,而蒙烽的内心也开始动摇。

动画把原作中的重要角色赖杰安排在第一季后期出场,无疑是对整个第一季的升华。

作为一部热血冒险题材的作品,《末日曙光》是一部追求“燃”的动画。但动画中的“燃”绝不仅仅局限于战斗场面的渲染。

蒙烽为了保护刘砚,可以不顾自己的生死;张岷为了守护决明,也会毫不犹豫的浴血奋战;而赖杰率领的飓风队为了拯救更多的人类,献上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其实动画更想要表现的并不是一个人开枪的那一瞬,而是他为什么拿起枪。这种诞生于守护和杀戮中的“燃”,不仅是任何爆炸、特效都无法匹敌的,而且还极易引起用户的共鸣。

“7年前,《末日曙光》小说用末世生存模式,讲了一个心向光明的故事。7年后,动画则用另一种形式,成功演绎出一群人末世求生,心向曙光的世界景象”,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的诸多可能。

作为国产动画的一次全新尝试,《末日曙光》打破了很多国产动画中用户定位模糊甚至错位的传统模式,真正把自己的内容受众明确为具象的用户,而非抽象意义上的“观众”。它不仅抓住了核心的真爱粉丝,也通过对剧情的严格把控,画面、音乐等各方面的高水准制作成功引发口碑发酵。

《末日曙光》第一季虽然告一段落,但这场“末日之战”仍未停止。远赴战场的蒙烽与相隔万里的刘砚之后会走向何方?身处黑暗末世的人类能否迎来希望的曙光?就让我们在即将到来的第二季中一起见证吧!

戳下方【了解更多】直达动画学术趴网站,发现每日动画资讯~